唯識三自性觀修 / 佛教大日網


      唯識學,是佛教解釋諸法萬相的學說。透過觀修唯識義理,可以迅速消除無始劫來的生死妄想,以證如來真心。

唯識學的名相非常多,對一般大眾而言,除非有心用時間研究佛法,否則難以深入,但唯識的教理就像是佛法中的鑽石,能得到這顆鑽石的人,就擁有解脫的方法。以下小弟針對唯識中三自性說來介紹如何正視心性人生。

何謂三自性?

一、依他緣起性。
二、遍計所執性。
三、圓成實性。



      首先來介紹一下什麼是依他緣起性?簡單來講,一個人的價值來自與他人的「比較」。例如一個窮人,原本樂天知命,淡泊名利,生活非常自在,但有一天他結交了有錢人的朋友,窮人開始「心動比較」,開始取捨貧富之相,內心起了煩惱,想像自己也要有錢,就能享受種種的物欲。而這種「煩惱」的本身就是屬於「依他緣起性」藉由比較而生的,當我們不明心性時,往往會迷失在世間名利之中,內心的憂愁煩惱如劫火般煎熬自心,所以佛陀才說,煩惱的本質亦是空。因為這種煩惱是不真實的,是如夢如幻的,只因自己不明心性,於是取捨諸相,當成真實。故禪宗祖師云:「動念即乖」。由此可知,追求夢想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迷失在夢想之中。小弟常看到許多人,為了享受五欲之樂,不衡量自己的福報能力,一昧地向銀行借錢來買車、買房,最後失業繳不出貸款,於是身心受盡苦惱。這就是沒有先見之明。若是這個窮人能回歸原點,以前雖然比較窮,物質生活沒這麼好,但是內心很快樂、自在的,那麼煩惱自然就消除。若是仍執迷不悟,貪著五欲之樂,那麼再怎麼懺悔,業障苦惱仍是存在的。
由此可知,依他緣起性,是造成眾生煩惱的根源。

第二就是「遍計執性」。什麼是遍計執性?簡單來講,就是經過上述的比較,於是處處執著為真,不斷發酵,這稱為遍計執性。例如窮人看到富人住大樓,自己也「依他比較」,自己也想買大樓,於是又因為沒錢,就去超貸買樓,最後又因為失業繳不出貸款,身心極苦,開始怨天尤人,怨佛菩薩不救我,於是認為人生極苦。以上這種種的轉化就稱為「遍計執性」。因為取一個相之後,就開始貪著、取捨一切相關的事物,煩惱生死由此而生。

第三就是圓成實性。什麼是圓成實性呢?簡單來講,就是 「法界真相」若能遠離上述的「依他起性」、「遍計執性」,那麼就能清淨自在,見到了事物的真相,這就稱為圓成實性。

小弟運用上述簡單的世間人常有的行為來說明三自性說,就是要讓各位能由淺入深。三自性說,若能運用觀照在身、受、心、法,就能照見五蘊皆空之理,就能明心見性,若能明心見性,那麼就能進入佛法大海。修行的人要多觀照自心,不要只會心外取相,若無法了悟萬法皆空,那麼再怎麼修,都只落入有漏的執著。小弟在此不多做深入的唯識名相解說,因為並非 三兩 行文字即能明白,希望各位能藉由這篇文章,多做思維,以期解脫世間的煩惱,開大智慧。



祝:福慧增長、明心見性

彌勒尊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教大日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