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佛弟子如何斷除對異性的貪愛 --益西彭措堪布

 


 

    如果說死亡是這個世間人們最恐懼的事,那麼最悅意不過的事莫過於情愛,情愛作為文藝作品和影視「永不衰落」的話題而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人們用各種各樣的語言、詩篇來讚美它,用音樂、戲劇來表現它。缺少了它,人生好像暗淡無光;而有了它,再艱苦再沉悶的生活似乎也變得絢麗多彩、生氣勃勃。 這個世間,有多少人將人生的幸福寄託於它,有些人甚至將它視為人生唯一的幸福,缺少了它,便覺得是此生最大的遺憾。

 情愛真的如人們所想像的那樣能給真實、永恆的安樂嗎?

 實際上,從最初的求愛、中間的結合,直到最終的分離,人們品嚐的只有酸苦的情愛之果。

  首先在求愛階段,要博得女人的歡心,不付出沉重的代價是很難的。不用說平民百姓,即便是帝王將相也同樣如此。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可謂舉不勝舉,遠的不說, 當代美國總統克林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個超級大國的總統竟然為了一個女人,不得不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檢討自己的過失,以致名譽掃地,臉面丟盡,這恐怕是 他本人在放縱情慾時萬萬想不到的吧。如是為了滿足女人各方面的欲求,而造作種種惡業、奔波勞碌,來世還要飽受三惡趣的痛苦。再者,女人的心態變化無常,晴 雨不定,時而歡喜時而憂,為情慾繫縛的人們總是飽受折磨。

 又在情慾的追逐中,人們實際上也是在滿足自我的佔有慾和控制慾認為對方是 「我的」,這時對方和「我」的房子、「我」的家電、「我」的車子等一樣成為「我所」。這正是一種堅固的我所執的表現,實際上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恆時佔有對 方。人們在情慾的追逐中帶有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性。人們往往希望對方的所作所為按照自己的意願而行,聽自己的話,稍不合自己的心意即產生煩惱。然而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想法,一個人又如何能去主宰另一個人呢?

 其次是結合之後的苦

  涉世不深而又充滿幻想的年青人,總是把情愛看成如鮮花一般絢麗,幻想著組建一個充滿情趣的家庭,然而一旦步入婚姻的圈子中,就會發現家庭生活不外乎柴米油 鹽,從此便不得不奔忙於各種雞毛蒜皮的瑣碎雜務。這時,人就像馬匹已被套上馬鞍馬刺,開始馱起沉重生存負擔,尤其是週而復始地單調重複著的生活,更是使人 深深地失望。鮮花盛開時確是炫人眼目,但最終必然枯萎,同樣,人們心中的美好幻覺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殘酷的現實擊得粉碎。這時人們往往會說「婚姻是愛 情的墳墓」。這其實正是人們從虛幻的想像中走入真實生活的必然痛苦。正因為人們心中美好的幻覺僅是一種非理作意,所以它不可能長久,像肥皂泡一樣終究會破 滅。一切都將歸於平淡,歸向人生本有的痛苦煩惱。

 儘管現代人都不願意去正視它,人生的痛苦不會因為人們虛幻的憧憬而轉變消失,而人為什麼卻偏偏不尊重現實而喜好徒勞的幻想?人要獲得真正的安樂只有走解脫之道。人們沒有體察到情慾是痛苦之本,反而想以追求情愛的歡樂來替代人生的痛苦,這是一種不現實的想法。

  人心就像秋天的雲朵一般變幻無常,尤其在浮躁異常的現代社會中更是如此。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生起貪心,並組成家庭,一旦長久,先前的新鮮感和美好的感覺隨 著時間的遷移而蕩然無存,生活開始變得枯燥乏味,甚至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已經無話可談,互相視對方都感多餘累贅。於是男人就去追求另外的女人,去尋找新的刺 激,或者女人去尋找另外的男人,當今時代流行的婚外戀基本上是這種情形。實際上這都是人的分別念在作祟,同樣的兩個人,前後之間彼此的心態竟有如此大的差 別,如果情愛的本性真實存在的話,那對一個人的認識和態度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變化? 

 仔細觀察當代人的內心情感世界,變幻莫測的 分別念尤為明顯、強烈,人們任性放縱,隨意結合,朝秦暮楚,無有克制之念,人們認為放縱而為即是自由,這種自由即是人生的快樂幸福。之所以會有如是荒唐的 見解、瘋狂的行為,只因為自身的理智被非理作意所牽制,而陷於虛幻境中不能自拔。這種自由觀癡迷地認為外面有真正能使他歡樂的異性,而實際帶來的只有今生 來世的難言苦果,這實為深重的煩惱業障。

 最後是分離之苦

  世人嚮往恩恩愛愛、如膠似漆地生活,不但要今生在一起,而且還想生生世世不分離,所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然而即使今生生活在一起,也只 是因緣湊合而暫時相聚,一旦因緣盡時,必是各自隨著自身的業力而漂泊不定。今世為夫妻,來世或許成為互不相識的陌路人甚至成為怨敵,所謂「夫妻本是同林 鳥,大難來時各自飛。」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本來聚散不定,這又豈是耽著情慾的凡夫所能作得了主的?印度的帕單巴尊者曾說:「夫妻無常猶如集市客。」所 以對此人間聚散當以放下隨緣的態度觀待。(月稱論師講過一個故事:以前有對夫妻,開始時感情不錯,一些男人找他妻子調笑時,她立即回到丈夫身邊,說自己很 討厭那些人,以後他們再來的話,自己會立刻喊叫,讓丈夫速來解圍。但日子稍久,她與那些男人勾搭上了,並跟他們發生了關係。自此以後,她經常花言巧語地欺 騙丈夫,偷偷出去與別人鬼混。後來她丈夫發現了,想起她以前所說的話,明白所謂的感情極其虛偽,由此生起極大厭離心。——索達吉堪布講授)

  是否人人都將欲樂執為人生的最大快樂而緊執不放呢?事實上並非如此,在修習不凈觀的行者眼裡,人間欲樂被視為糞堆、火坑和毒蛇,避之唯恐不及,而脫離愛慾 染縛的成就者則見欲樂本如空花、了不可得。這是由於他們在各自相應的層次上觀察照見了事物的真實本相,從而遠離了普通凡夫人的非理作意。如果我們依循佛菩 薩的教言來觀修,同樣能化熱惱為清涼,使情慾之火當下止息。

 以下就所貪戀對像一生的無常遷變、其身當下的不凈、幻化本質善加思維,從而破除情慾煩惱的根源——非理作意。

  首先對於異性,我們的目光不應只停留在她一生中短暫的光輝時刻,應該觀察她一生的走向。比如觀察她的出處——從父母經血腥臊交媾而來,又從污穢之處而出, 從一個意識混沌、不明世事的幼童逐漸長大而成。作為凡夫,她可能除了喜愛享受生活之外,其餘美德不會很多。在她容顏光耀、青春艷麗的數年中,這時人們最願 去留意、關注她,然而此後她必將走下坡路,隨著容顏的衰敗而慢慢地退出人們的視線。如果她結婚生育,那將忙於操勞家務,日常生活中大眾面臨的煩惱她也不能 例外地一應俱全,煩惱將踵接而至,生活的壓力使她平庸,身體也日漸臃腫、膚無光澤。到了老年的時候,則形容枯槁有如一株焦木,這時病魔和精力衰竭將籠罩著 她,老眼昏花,感到事事都無能為力,一旦被死魔攫住就再也難以逃脫而在茫然無奈中死去。在家中停放幾天,再往火葬場的鋼鐵爐裡一放,即刻灰飛煙滅,化為一 堆灰燼。往日的身形連一個影子都找不到了。難道這個曾經容顏姝麗、令人心蕩魂銷的美女不是和夢幻泡影無二無別嗎?再多多回憶一個女人一生的痛苦艱辛,則同 情心悲憫心亦會油然而生。

 再思維這個嬌媚姝麗的身體死時會是多麼令人生畏,顏色逐漸變成青瘀,身體膨脹腐爛,一塊塊化為膿水,然後蛆蟲從腐血中爬出,時間長了便成一堆白骨,再經過長年的風華,一切都將蕩然無存。一個生命不論她生前多麼風光,最後的結局皆是如此。

 所以,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現前的絢麗一刻,要把時間拉長,觀想一個人一生的整個過程,把整個過程連起來觀察思考,再熾熱的慾念也會變得索然無味。

 所以我們不應該被世間的愚癡粉飾所矇騙,隨順世間的矯揉粉飾永遠也見不到真實面目,不應躲避而應面對真實的情景。

 以下再次觀察所貪對象的本質

  比如星級賓館的廁所,燈光輝煌,裡面還灑上高級香水,點上濃香,擺放著各種鮮花且有侍應生站著服務,然而不論如何裝扮修飾,都改變不了其藏污納垢的本質。 同樣,一個女人無論用什麼飾物、化粧品、香水來打扮自己,無論如何花枝招展,也都改變不了其為活動廁所的本質。在身體裡頭包裹著的仍然是污穢的膿血屎尿, 更何況其相續中尚有無邊的貪嗔癡等五毒。這裡裡外外何有可貪之處?

 有關人體的常識告訴我們:貪戀的對境本是三十六種不凈物堆聚而成。三 十六種不凈物是:毛、發、爪、齒、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腎、心、肝、肺、小腸、大腸、胃、胞、屎、尿、垢、汗、涕、淚、唾、膿、血、黃、白、 痰、陰、肪、脂、腦、膜。所謂的美妙身軀就是由此而來,三十六種不凈物堆聚而拼湊成一個活動身軀。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其餘可稱為身體的了。 (阿羅漢蓮花色比丘尼,曾於追求自己的少年前,以神通節節肢解她那美麗的身體,可是除了三十六種不凈物外,她身體沒有任何精華可言。我們現在雖然沒有神 通,但也可以借助X光、CT等科學儀器,通過從裡到外的觀察,不管是美人還是醜人,身體都沒有可貪的地方。——索達吉堪布講授)

 我們再 略述關於不凈觀方面的教言(詳見《觀住輪番凈心法導修歧路燈》)。首先曆曆明觀貪執難捨的有情身體,以文殊智慧寶劍從右眼處剖開表皮,將它撕下來,隨著表 皮的撕裂,隨之汩汩鮮血奔溢而出,染紅了面部及身體,皮扒光後,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接著自上而下割剔身肉,逐漸露出頸骨、鎖骨、胸骨、手臂骨、胯 骨、腿骨、腳骨,此時血肉狼藉,撒落四處,面前站立一副青白色的骨架,又五臟六腑、胃液、濃痰、膽汁、屎、尿一併湧出,臭氣熏天,流佈滿地。

  這樣清晰觀想之後,就能清楚地了知人體實為一堆不凈物,另外,人的九竅排出的也全是不凈物,所以這個軀體不用到死後,現在即是活動廁所。了知此理,如何會 生起擁抱親近之心?如何會與之如膠似漆、纏綿不捨呢?然而就是這樣一堆不凈物,經過分別心非理作意的加工之後,就變成了悅意可貪戀的對象。而作深刻細緻全 面的觀察,可以使我們看清它的本來面目。

 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深入觀察下去,這三十六種不凈物,每一種又歸於五大,都可分析至微塵,最後析 為空無,這樣經過分析觀察,所得到的是誰也無法否定的事實 ——人體如空花水月。然而人們以非理作意卻將此泡影一般的身軀觀想為美妙的身軀,認為與此「美妙」身軀相處是人生的快樂所在。人們以非理作意再三生起猛烈 串習,不加抑制反而火上添油,這樣相續中的慾念會如森林中的火遇上大風勢必焚燬整個森林一樣,必將愈演愈烈,由此人們深陷迷亂之中不能自拔,有人因失戀而 精神崩潰,有人甚至不顧一切、施暴造惡。人們對這層妄念死死抓牢,不肯放鬆。在生生世世中,盲無慧眼的人們多少辛酸淚,都付癡情中!

 最後從生死流轉的角度來看情慾

  欲樂如美食中的毒藥,初嘗使人愉悅歡喜、趨之若騖,然即此情慾將人死死繫於六道之中,只因纏綿則如春蠶吐絲一般,一絲絲、一層層自身作繭還將自縛。正因為 歡愉,所以異常難以醒覺,於此中沉迷最深。古往今來聖者們千呼萬喚亦莫肯清醒,世間無有第二者比此沉迷更深,也難有第二者比此更難看破。帝王將相、學士才 子、英雄豪傑、少年老者在此一關俱難得過。

 而此纏綿極為深細,深者多生累劫都在此屢屢失誤,為之纏縛流轉卻難以覺醒。細者乃至一念一思 皆如遊絲,不絕如縷,難以根除。雖說愉悅,然而誤者何過於此,苦患者何過於此。古人云:「愛不重不入娑婆。」《楞嚴經》云:「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 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塵不可出。」

 由於情愛的重縛,在漫長的生死之中,我們難以解脫。若無文殊的智慧寶劍,我們如何能斷除這藕斷絲還連的癡情呢?

摘自《甘露妙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教大日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