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 107 年
國曆一月廿四日(三)
農曆十二月初八(三)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 稱念佛號,滅罪河沙
★ 那摩 夏迦 穆那 耶 ★ ~ 釋迦牟尼佛梵語聖號
★ 爹雅他 嗡 牟尼 牟尼 嘛哈 牟尼耶 莎哈 ★ ~ 釋迦牟尼佛心咒
大藏經《大佛頂廣聚陀羅尼經卷第四》中記載的釋迦牟尼佛心咒
【釋迦如來名號功德】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三
僧佑錄雲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錄[*]第二譯
佛言。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阿難言。唯然世尊。願為解說。
阿難。汝今聞我釋迦牟尼佛。已聞當聞。如是等。皆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一切法身若有所說。其見聞者皆悉利益。阿難。若以一華供養如來。及般涅槃後。為佛舍利起塔供養。亦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難。乃至畜生。得聞佛名。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佛言。阿難。復有人聞釋迦牟尼佛音聲。稱其名號。皆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子。若善男子善女人。聞釋迦牟尼佛名號。如其所說皆實不虛。阿難。譬如尼拘陀樹。若一若二若三若四。乃至五十百千無量等眾。止息其下皆蒙覆蔭。阿難。於汝意雲何。尼拘陀子為大小耶。
阿難言。尼拘樹子最為甚小。
佛告阿難。如是尼拘陀樹。以水雨糞土人功因緣。積其日月漸漸長大。
阿難言。如是世尊。
佛告阿難。以尼拘樹子本甚微小。以水土日月因緣故。漸漸長大。如是阿難。得聞釋迦牟尼佛名。善根種子終不敗壞。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如是。何以故。無相種子於一切不住。是故不壞。以不壞故。如是種子不可毀壞。亦不取相。是故於一切法不壞。
阿難白佛言。世尊。為是如來本願之力。為是諸佛法應爾耶。
佛即答言。以本願力故。若有眾生聞我名者。皆得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諸佛法亦如是。何以故。一切佛法皆平等故。
阿難言。一切佛法平等有何利益。
佛言。能令眾生雖不聞法以發願力故亦使得同聞法利益。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成就未曾有法故。能大利益諸菩薩摩訶薩等。
佛言。如是如是。阿難。我今雖為眾生作大利益。若聞法者。無不得住利益福田。我於過去供養諸佛。不惜身命。一切皆舍。離諸貪嫉。勤修精進。諸根清淨。於一切法。不取不著。無所依止。是故阿難。我成菩提能大利益一切眾生。
【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日。亦名臘八節。這是紀念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悟成佛的節日。
歷代寺院即仿牧羊女供乳糜的典故,於該日以諸「果品、五穀煮粥」供佛。
俗稱為「臘八粥」,並以粥供佛後,分送給信徒,同沾佛陀成道的吉祥氣息。
釋迦牟尼佛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教主。
「釋迦」漢譯「能仁」,能以仁愛的心來憫念眾生,也就是佛教所說的大慈大悲心。這就是佛所具足的悲德。
「牟尼」漢譯為「寂默」,是指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迴光返照,斷除煩惱,智慧圓滿,這就是佛所具足的智德。
佛具足能仁寂默,自利利他的智德與悲德,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釋迦牟尼佛。
大約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個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佛陀)在印度迦毗羅城的釋迦族中誕生。該城的國王淨飯王,也就是佛陀的父親,摩耶夫人為佛陀的母親;該城位在今天的尼泊爾南境。
摩耶夫人四十四歲時,誕生太子─悉達多王子。悉達多太子誕生時有種種瑞相。長大後不但是文章蓋世,而且是武藝超群。
悉達多太子在十七歲的時候,淨飯王就為他選擇了一個德貌雙全的女子,名叫耶輸陀羅與他結婚,但是太子多生多世勤修戒定慧三學,息滅貪瞋癡三毒,所以他雖然身處塵勞之中,心常清淨無染,真是和蓮華一樣,生在污泥之中,而不染汙。
到了十九歲時候悉達多太子想知道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是怎樣的情形,是以出城郊遊,遊了四門後,見到人生中,生、老、病、死的慘狀,於是發心離宮出家求道。
到了二月初八的深夜裏,太子半夜裏飛出王宮。出了北門,回顧巍峨的宮城,發誓說:「我若不能求得正覺,度眾生離生死海,誓不再回迦毗羅城。」
悉達多太子,經過五載參訪和六年苦修,都沒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如仍受到生、老、病、死的束縛,不能算是離苦得樂的真實覺道。
於是太子決定放棄苦行,前往伽耶山附近的尼連禪河畔,準備讓清淨的流水,先洗去身上的積垢,再從事心理的清潔。
因為太子的身體經過長時間的苦行後,已非常虛弱了,當浴罷起身的時候,竟因過分的疲勞而倒在尼連禪河的沙灘上。
幸而碰上二位叫做難陀和波羅的牧羊女正巧路過,供養乳糜,太子因而恢復了氣力。渡過尼連禪河,走到伽耶山旁,獨自端坐於菩提樹下,思維解脫之道,並誓言:「不成佛道,不起此座。」
太子這種驚天動地的誓言,當時大地六種震動起來。頓時天搖地動,連天上第六層寄居天的波旬魔王宮殿,也震動得非常厲害。魔王有神通,用天眼一看,知道悉達多太子在對菩提寶座發出誓願要決定成佛。因此心生瞋恨,堅決要去破壞,他先派了三個魔女,用種種媚態來惱亂迷惑太子,但太子不但不為魔女所動,反而令魔女對佛懺悔,求佛慈悲救度。
波旬魔王知道他的魔女美人計失敗之後,心裏更加忿怒,就親自帶領許多魔兵魔將,用刀槍劍戟種種武器,前來興師問罪。
太子再次顯神力,以手指著波旬魔王說:「我過去久遠劫來,廣修功德,供養無量諸佛聖賢,福德智慧不可思議,並不是波旬你的魔力所能摧毀的。」
話音落地,只聽到一聲巨響,煞時間魔王就應聲倒在地上,如癡如醉。
其他魔王魔兵看到這種可怕情景,都一齊跪了下來,誠誠懇懇地對佛哀求懺悔,愍念彼等癡昧無知。
佛心是慈悲仁愛,看到魔王父女既知改惡從善,當下就使他們恢復了健康。端正了容貌。
佛是大慈大悲,普度眾生,而又是大雄大力,降伏魔怨。所以寺廟裏的佛殿,就叫大雄寶殿。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精進修行。所修的內容,就是把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來個迴光返照,徹悟心源。
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靈光獨耀,湛寂澄清的境界。
正像寒潭清水,皓月當空那樣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寒潭清水,是寂靜無波,就是寂而常照的境界。
皓月當空,天上一輪月,清光皎潔,當空普照,這就是照而常寂的境界。
佛經過六年的修行,終於把心中的粗塵細垢,妄想執著,滅得一乾二淨。
到了煩惱斷盡,智慧圓滿的時刻,把心中的黑暗完全消滅了,心中的智慧光明,完全顯現出來了。
定功現前,機緣成熟,因此就在三十歲那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半夜裏,看到天上一顆明星出現,觸景會心,剎那之間頓然大悟。
這就是本覺理與始覺智合為一覺,如理如智,理智不二,就證到不生不滅,無掛無礙的涅槃境界,這就叫做成佛,也就是跳出生死痛苦的此岸,到達涅槃解脫的彼岸。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的果位。
從表面上看來,佛是在雪山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的。
實際上釋迦牟尼佛他是多生以來,早已成佛了。
可是他成佛以後,又在十方世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救苦救難,普度眾生,時時刻刻為眾生謀幸福,心心念念使眾生得安樂,修福修慧,自度度他。
現在示現悟道,並說:(見《華嚴經》)
「奇哉!奇哉!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佛成道時說的幾句話,言簡義豐,內容極為豐富。把佛所開悟的根本真理,一語道破。佛所開悟的道理,就是,眾生心與佛心,無二無別,本來一體。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自古以來,佛教最重視感恩報德,不僅是報父母生養的恩德,更要報三寶、師長長養慧命的恩德。
因此寺院每逢在佛菩薩聖誕時舉行各種慶祝活動,主要是希望大眾在紀念、緬懷佛菩薩的慈心悲願之餘,另一方面能促進佛教徒之間的團結,同時讓佛教積極走向社會,走入群眾。此一理想的實現,則有待全體佛教徒共同的努力推動,以期能早日達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