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為什麼都姓「釋」?從何而來?

 

他相貌奇醜,卻智慧超群!他被譽為中國佛教的奠基者,在他之前,中國佛門弟子皆從師姓,由於各地各門姓氏不一,造成門派之間分歧爭鬥,是他讓佛門弟子一律以「釋」為姓。

道安大師(西元312~385)天賦異斌,聰穎異常,然而長的卻相當醜陋。十二歲出家,顏值不高難免不為師父重視,被打發到田間從事勞役工作。這道安也不嫌苦,持齋守戒,從不懈怠。

做苦力一干就是好幾年,有一天,道安向師父請求經典研讀,師父給他一部《長者辯意經》,經文長約五千言。沒想到這個道安利用白天休息時看了一遍,晚上回寺已能背誦全文,將經卷交還師父,再請求閱讀其他經典。

師父雖然訝異,但不太相信,又取《成具光明經》給他,經文長約一萬字。沒想到次日道安又將全部經文背個滾瓜爛熟。晚上回寺後,師父拿著經卷讓他背誦,只見道安行雲流水地背出全文,一字不差,師父大為驚訝,從此對道安另眼相待,並允許道安受具足戒後前往各處參學。

ADVERTISEMENT

道安想到佛教傳入中國後,雖有大量佛典譯出,但由於各種時代原因,再加上翻譯者程度不一,導致在轉譯的素質上難免參差不齊,隨著年代久遠,相互傳抄,舛訛相悖的情況日益嚴重,甚至出現了許多後人編撰的「偽經」。

有鑒於此,道安廣搜各種譯本,篩選整理後,編纂出《綜理眾經目錄》,又稱《道安錄》。該書對各經譯者和翻譯年代進行嚴密考訂,並且嚴格辨別真偽,收錄後漢至東晉孝武帝寧康二年,歷時約兩百年間的漢譯佛典與注經作品,為我國第一本佛典目錄。

道安建立中國佛教史上佛經目錄學的先河,為整飭佛典,保存佛教文化,作出開拓性的重大貢獻。道安遍覽所有經文,先後為《般若》、《道行》、《密跡》、《安般》等經典研尋文義,將佛經分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從此,佛經要旨一目了然,經義更具系統。

ADVERTISEMENT

道安注經時,曾發願:「若我所說不違佛旨,願見瑞相指點。」當夜,果然夢見一白首長眉尊者來說:「君所注之經,都合乎佛旨。因佛指示我不得涅槃,當助你弘揚佛道。」後來始知道安所夢僧人,原來是賓頭盧尊者。

道安以前,中土沙門皆從師姓,師來自天竺則姓「竺」,來自月支則姓「支」,而由於各地各門姓氏不一,造成門派之間分歧爭鬥。道安認為「大師之本,莫尊釋迦」,決定佛門一律以「釋」為姓。

其後,《增一阿含經》傳入中國,經中果然記載:「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為沙門,皆稱釋種。」道安之見,與佛經不謀而合,因此得到佛教界的共識,統一以「釋」為姓,代代相沿,成為中國佛教的一大特色。

前秦王苻堅久聞道安之名,派軍南下攻克襄陽直取道安,道安被送往長安,駐錫五重寺,備受推崇禮遇。

由於苻堅的護持,道安主持數千人的大道場,同時組成一個譯經團體,中外翻譯人才雲集,由道安親自指導,選經翻譯,並詳加校訂,共譯出佛經十四部一百八十三卷,約百餘萬言。

主持譯經過程中,道安提倡直譯,主張譯筆宜力求質樸,此一觀點,對日後的翻譯影響深遠。

東晉太元十年(西元385)正月,一日,寺里突然來了一位形貌醜陋的異僧,這個異僧行為怪異,有人見他深夜從窗戶縫隙中出入自如,大為驚訝,於是稟告道安。道安披衣前往,向異僧行禮詢問來意,異僧回答:「我是為你而來的呀!」

「道安自揣罪障頗深,怎可能度脫呢?」道安說。

異僧道:「不然,你善根深厚,即可度脫,但需沐浴聖體,因緣始熟。」

道安再問:「我來世將往何處?」異僧以手向西北上空作勢,只見兜率天殊勝妙境歷歷在目,在場數十僧人一同見證此景,無不驚異稱讚。不久,道安無疾而終,圓寂於長安五重寺,壽七十四。

道安大師對於佛教的貢獻包含:組織僧侶,科制佛經,制定戒規,以釋為姓,整理佛典,主持譯經,編纂經錄,綜攝佛法等。其中任意一項,都足以使他名垂千秋。

由於道安的努力,確定了中國佛教的發展方向。因此,道大師安被稱為中國佛教的奠基者!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z85lp.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教大日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