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瑪皈依境  


蓮師法要集

諾那精舍印贈


壹、應化行傳
一、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經
二、蓮華生大士傳略
三、蓮華生大士夏歷每月初十日聖蹟功德感應記
四、蓮師應化要略記
五、蓮師剎土勝妙記
附、蓮師法脈傳承記
貳、教授要訣
一、秘密咒字與金剛上師密咒利益之註釋
二、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三、口訣要盡
四、三密解脫金剛句
五、密法攝要
參、讚頌祈請
一、諾邢祖師親授蓮師讚
二、上師三身祈請文
三、蓮師咐囑啟請文
四、蓮師聖德祈護頌
五、願求任成祈請文
六、消除障道祈請頌
七、祈請發願文
肆、講解釋義
一、《即身成就簡要之法》講解
二、《口訣要義》講解
三、《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講解
四、《蓮華生上師啟請文》解
五、《七金剛句祈請頌》釋要
1
壹、應化行傳
一、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經
金剛上師諾那呼圖克圖不空海口授
三昧耶戒金剛阿闍黎蓮華正覺筆受
南無法身常住,三際一如,蓮華生上師。
南無報身清淨,相好無倫,蓮華生上師。
南無化身變現,羯磨無量,蓮華生上師。
蓮華生大士,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釋迦牟尼如來,身口意三密之金剛應
化身。為度惡性闡提魔外,令生正信,及為六道有情,現六道金剛,令各得即身解
脫故,出現於世。於釋迦牟尼世尊涅槃後八年,應其懸記,夏曆七月初十日,在西
印度達喇郭嘯海五色蓮花中化生。生而成佛,天降甘露沐身,即傳法於海中女神。
西印度國王恩漲波迭,親往海中蓮花上抱歸,立為太子,選女文昌儱妻之為妃。旋
禪以王位。大士在位,具有輪王七寶之瑞。後感金剛薩埵空中現身告曰:「汝乃教主
,實非政王。」乃遜位出家,師事阿難尊者,受修釋迦牟尼世尊預囑傳付之法。凡
顯密經軌,究竟法義,皆深得釋迦牟尼如來師承口訣。阿難尊者為說戒時,持地佛
母來獻袈裟,千方諸佛現身加持,同讚善哉!復虛心苦行,歷事諸師,精通五明、天
文、輿地諸學。在印度、尼泊爾,古塔婆幽靜吉祥地,勤修禪定,得三約嘎。於祕
密主金剛手、金剛佛母、阿達爾嘛諸佛,受無上密五部心傳大法,及嘎嘛契印。丹
菩遣法爾成佛總持門,即身成就無量壽如來無上悉地。爾時大士請求金剛佛母傳外
內密一切法要,佛母曰:「密無師承,不得濫學,宜先灌頂。」大士乃求一切佛現身
灌頂,佛母作哈哈聲曰:「甚善!」乃為灌頂。大士自見一切佛入其身,舉體變成吽
字,觀音化身成就;復為灌嘛哈母札頂,一切義理開顯,觀音報身成就;復灌馬王
佛頂,三業清淨,慈悲現前,微細煩惱,了不可得,觀音法身成就。又於金剛大總
持世尊,受金剛阿闍黎灌頂,化身說法八種外密、報身受用八種內密、法身根本八
種密密,悉皆成就。然此皆權巧示現,大士早已證五智佛,究竟法身,與阿達爾嘛
如來,無有異別。
大士為調伏剛強難化諸有情故,現威猛相。一切天魔外道,聞名懾服。在印度
、尼泊爾傳法度生,歷九百餘年。智悲雙運,威德普聞,眾生沐其法雨而頓登十地
、直證佛果者,其數無量。後應西藏王赤松德真聘迓,由印入藏弘法,而為藏密第
一代祖師。王薨,嗣君幼,大士攝位輔政者十餘年,國中政教,如日中天。康藏佛
2
教,至今弗衰,為世崇仰,實大士弘揚加持,肇其丕基。既而嗣君年長,復以藏土
緣盡,預告行將入寂。爾時藏王大臣,長老四眾,懇誠哀留。大士曰 「我無來去,
唯信我者,我即現其前而為說法。每月初十日,我自來視諸弟子。」言畢,口誦吽
吽聲,四天王從虛空捧一天馬下降,大士乃乘之騰空以示寂。大士國土,在此界之
西,名曰貝嘛洛渣,其國莊嚴,等於華藏。大士住彼,面常東向,以慈悲心,攝引
有情。若有禮拜憶念者,光明立至,覆護其身。深心依止,得其法要者,莫不解脫
。其威神功德,度生事蹟,若增一劫、減一劫,說不能盡。
爾時藏王太妃,禮請大士開示即身取證簡要之法。大士告太妃言:「因果業報,
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先尋擇金剛喇嘛,以為依止。虔誦四
皈依,誓心不退。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淨戒,以立根基。常觀十二支因緣
,明生死本。次習禪定,內觀自心,本來清淨。修深般若波羅蜜,了知諸法,猶如
夢幻。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制。緣境違順、塵影好醜,不起愛
憎。惟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大士教法循循善誘,簡明易入,隨眾生根,普門攝受。無論業障輕重、宿緣淺
深,遇斯教者,必定成佛。
《大蓮華經》大士懸記正法興替住滅,遇曰:「南閻浮提釋迦佛教法住世,原有
五千五百之因緣,因度女人,減五百年。釋迦佛出世時,人壽八十歲,後每過百年
,減壽一歲。至人壽五十歲時,戰爭疊起,風俗澆薄,毀壞佛說經典、塔婆、制多
,城池堡壘亦多撤毀。天魔惡神,威勢熾盛。天運無常,晴雨不時,五穀不登。餓
殍遍地,疾疫時作,人不自主。兄弟相訟,母女相猜,女人多不貞良,小兒不受約
束,生時不軌正道,死後多墮惡趣。多有佛徒,身雖出家,心不入道。當爾所時,
無上密乘,乃見發達。繼後年月日時分寖變,精華漸減,糟粕僅存。人壽十歲時,
法遂隱滅。久經時劫,摩巴佛出現,密乘乃復出興於世。」今時丁末法,眾生業重
,魔外熾盛,密乘正為契機。蓮華生大士,為娑婆世界密乘法王,十方佛剎無不現
身,以東土眾生密機漸熟,乃應時節因緣而至。諸方緇素,若發心造像供養,修持
其法,能消除一切災難魔障,得財增權,無病長壽;楞嚴三昧、甚深智慧,乃至無
上菩提,速得究竟成就。大士悲憫後世眾生,情執深重,妄想分別,於自性淨妙菩
提,不能顯得,必以諸佛所證陀羅尼大總持法門,示教奉持,令身口意三業,等同
佛之三密,不歷僧祇,斷塵沙惑,證法性身。故為說自證總持,及傳觀世音菩薩、
阿彌陀佛、六道金剛,如後諸真言。是諸總持,功德威力不可思議,隨持其一,即
等於持一切修多羅藏。若發宏深願,饒益眾生,以為念誦,則感應神速,微妙難思
。世出世間,諸種悉檀,隨其所願,皆得成就。
爾時大士將欲入寂,敏達那娃佛母空中現身,讚歎大士三十二相、八十隨好,
諸多功德。復告眾曰:「後世受持大士經法者,所有息增懷誅四法,皆得成就;地水
3
火風空一切災難,皆得免除。如摩尼寶,能滿眾願。」行者應知,大士名號,甚難
得聞,是經尤甚難遇。是經所在,即為有佛,一切天人所應供養。若自讀誦書寫、
或勸他人讀誦書寫此經,常得大士及一切諸佛所護念,速能消滅極重罪障,成就悉
地,登灌頂位。現世福德智慧,以為莊嚴。若發願往生無量壽佛極樂世界,或大士
剎土,臨命終時,決定往生。十方諸佛國土,亦得隨願往生。若無諸疑猶豫,即時
見佛聞法,證無生忍。諸波羅蜜、三昧總持,以次具足,疾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 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經竟
二、蓮華生大士傳略
蓮華生大士,是「釋迦身、彌陀語、觀音心」三密三聖融合一體之金剛應化身
,為度惡性闡提、魔外,令生正信,並為六道有情,現六道金剛,令各得即身解脫
故,而出現於世。
大士生於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八年,夏曆七月初十日,化生於西印度達喇郭嘯海
五色蓮花中,天降甘露以沐身。西印度國王恩漲波迭,親往海中蓮花上抱歸,立為
太子,選女文昌儱以為妃,旋禪以王位,有轉輪聖王諸瑞應。後感金剛薩埵菩薩告
以:「當為教王,毋作政王!」乃遜位出家,師事阿難尊者,受修世尊釋迦牟尼預囑
傳付之法。阿難尊者說戒時,持地佛母來獻袈裟,十方諸佛現身加持,同歎善哉!
於是,大士先就古納尸林靜坐,習顯教五年。乃飛昇普賢王佛土,得「即身成
佛」法,又依此靜坐五年。金剛薩埵騎象持鈴杵,為傳馬哈瑜伽,大士於此照了「
五大皆佛剎,五道皆佛身,五音皆佛語,五蘊皆佛心。」依札隴塔又靜坐五年。感
得普賢王現雙運相騎獅,為傳禪那法,無依無護,不取不捨者,又亙坐五年。其後
,阿落、阿底囊括徹底,得一法遂揜關五年,又得一法又揜關五年。顯密圓證,於
世間、出世間諸法,無不通曉,即身成就無量壽如來無上菩提。
大士為調伏剛強難化眾生,現威猛相,一切天魔外道,聞名懾服。在印度、尼
泊爾傳法度生,歷九百餘年,悲智雙運,威德普聞,從學者證果無數。後應西藏王
赤松德真禮聘,由印入藏弘法,為藏密開祖。
及藏王薨,以嗣君年幼,大士乃攝位輔政十餘年,國中政教,如日中天,遂為
今日政制肇其丕基。後嗣君年長,藏土亦緣盡,預告行將入寂。藏王大臣,暨長老
四眾,莫不哀懇常住。大士曰:「我無來去,唯信我者,即現其前而為說法。每月初
十日,我自來視諸弟子。」並為大眾略說心要:「世間貪著,一刀兩斷;八十八使,
當體解脫;五毒現前,妙用自如;敬師、重法、實修者得之!」說法畢,口誦吽吽
4
聲,四天王從虛空捧一天馬下降,大士乃乘馬騰空以示寂。
三、蓮華生大士夏曆每月初十日聖蹟功德感應記
西藏喇嘛登里勇眾冷把著
西康諾那呼圖克圖口譯

余僑渝三年,有求法者,輒舉蓮華生大士之法相授。多有以大士之族姓事蹟為
問者,恐無以徵信而傳久遠,乃出大士聖蹟功德記,口授其義,命人譯成漢文,仍
附藏文於後,以存其真。此記為西藏成佛喇嘛登里勇眾冷把所造,述大士聖蹟功德
,最為簡要。學者既得師傳,又能遵十日之教,精勤修持,則其感應成就,無限量
也。
中華民國十八年夏曆五月既望 諾那呼圖克圖序於重慶
大士降生因緣
蓮華生大士,是合阿彌陀佛之身、千手觀音之口、一切佛之心而成,其身口意
三密者是也。大士生而成佛,示現出家,為六道之慈母,稀有之聖尊。緣大士之法
身,即阿彌陀佛法身,與阿打爾媽諸佛無二無別;大士之忿怒金剛相,亦即諸佛菩
薩之報身;大士又為方便度眾生故,示現不可思議變化,變現百千萬億、乃至算數
譬喻所不能及之化身。大士以十二因緣之明昧,為生佛分途之關鍵,故大士有十二
紀念日,為其度生之日,其日即在夏曆每月初十日。行者如能於每月此日持咒修法
,即能具足如大士所成就不可思議功德。
申月初十日(夏曆七月初十)
大士於是日降生西印度達賴郭嘯海之蓮花中。生而神異,天降甘露沐身,見者
皆膜拜,一切天龍以及海中水族,齊來頂禮,歡喜踴躍,得未曾有,大士即傳法於
海中之女神。是時大士之名,梵語為貝嘛貝札(藏語為古魯所幾多爾傑,漢譯為海
生喇嘛金剛)。凡行者於此日修大士法,可以去病免難,長壽有威權,神通具足,當
得見大士,證成大士身。臨命終時,得往生大士國土。欲求成佛者,即得成佛。凡
所希求,無不隨願滿足。
5
寅月初十日(夏曆正月初十)
大士於此日即西印度王位。先是西印度國王恩漲波迭,往海中蓮花上抱大士歸
,立為太子,而並選女文昌儱妻之為妃,旋即禪以王位。大士在位,其有輪王七寶
之瑞(馬寶、象寶、將軍寶、丞相寶、王妃寶、風輪寶、珠寶)。是時大士之名,梵
語為古魯俾嘛加爾波(漢譯為化身喇嘛王)。行者於此日修大士法,能得大威權,一
切天魔神鬼、人、非人等,悉皆畏服聽命,且能除地水火風空五大所生諸病,凡有
所求,無不如願成就。
卯月初十日(夏曆二月初十)
大士自受禪王位後,示現顛狂,屢現飛空等神變,不理國事,令國人更之新主
。於是日易位後,往印度捨維差爾,修道成佛。既成佛已,對一切怨親毀譽,供養
豐嗇,一視平等,均度之成佛。是時大士之名,梵語為顯打納截打。行者於此日修
大士法,能令牲畜繁盛,衣食豐足,獲大福利,一切眾生悉能聽命。且因佛力加被
,夜夢吉祥,並能於夢中,預知末來吉凶。一切所求,無不如願成就。
辰月初十日(夏曆三月初十)
大士去位後,於是日出家。師事阿難尊者,傳受釋迦佛預行囑咐之法。又復遍
訪多師,凡小乘大乘、顯教密宗,無不精通圓博。是時大士之名,梵語為夏假省格
爾,又名羅典卻捨。行者於此日修大士法,一切風鬼、無常鬼、地獄鬼、八方神道
等,皆不敢侵害。並能了知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且顯密圓通,不破戒律,得大智慧
,成就金剛身。
巳月初十日(夏曆四月初十)
印度撒賀爾國王,於是日起,以烈火焚大士七日,火中現海,海現蓮花,大士
端坐蓮花上,證成長壽佛,夫人亦成佛母。是時大士之名,梵語為截麥俾嘛勇幾勒
(漢譯意為不死蓮花大士)。行者於此日修大士法,凡欲避免星宿不祥,喪嫁葬娶,
月日不吉,並旅行平安等,一切希求,無不如願滿足。
午月初十日(夏曆五月初十)
西印度窩尖地方宰相,於是日又以烈火焚大士,大士在火中,不但未能燒損,
且愈大放光明,於是自王以下,皆信仰並崇奉佛法。是時大士之名,梵語為具嘛俾
貝。行者於此日修大士法,能有降服龍王、及一切外道,與天魔神鬼等眾悉皆聽命
等功德。
6
未月初十日(夏曆六月初十)
大士於是日,在印度菩提道場之南,摧滅外道,使菩提樹復生,重興釋迦佛法
,凡日光照臨之處,莫不信仰。是時大士之名,梵語為沈克札卓。行者於此日修大
士法,能有消災延壽、免除疾病苦厄,且權威熾盛,辯才無礙,外道不能加害,一
切眾生凡有所求,行者皆能如願施予等功德。
酉月初十日(夏曆八月初十)
印度桑玲地方,外道甚多,於是日沈大士於港噶大河。大士在河中跳躍,其水
即逆流上岸,淹溺外道。當時信仰外道者,跪伏哀求,誠心纖悔,自願皈依佛法。
是時大士之名,梵語為古魯喀登札爾。行者於此日修大士法,能使乾癆等難醫難死
諸病,皆得除瘥。並得百姓繁衍,衣食豐足,財物富有,所願成就等功德。
戌月初十日(夏曆九月初十)
外道之王,於是日藥毒大士。其毒入腹內,反成甘露,放大光明,勝過日光。
外道感悟,懺悔皈依。是時大士之名,梵語為德謙尼嘛俄斯邇。行者於此日修大士
法,能有免除年月日時運氣不祥,消除惡夢、及家事不順,與夫求成佛者易得成佛
等功德。
亥月初十日(夏曆十月初十)
是日大士在印度畢丘寺,有無量天魔諸鬼神眾齊來加害,經大士一一擊降之。
於是天魔等眾,懺悔皈依,均成金剛眷屬。大士修金剛法,證成金剛身。是時大士
之名。梵語為多爾傑統村札爾。行者於是日修大士法,能使一切病魔、鬼魔、外道
邪法,不能加害,且鬼神等眾,悉皆恭敬聽命;以及求證金剛者,即得成大金剛等
功德。
子月初十日(夏曆十一月初十)
大士於是日,由尼泊爾入西藏,逐次降伏大魔大鬼,建寺造像,譯經傳法。西
藏佛教自此昌明,而為康藏佛教之開山祖師。自後弟子日益眾,成佛者日益多。是
時大士之名,梵語為具嘛桑把瓦。行者於此日修大士法,能滅破戒、謗佛、謗法、
妄語、惡口等罪。
丑月初十日(夏曆十二月初十)
大士於是日,與藏王密議,將一切經典佛像、金銀珠寶、法器等物,藏於山石
及地中,以備當來學佛弟子之用。大士並謂藏民云:「吾所傳佛法,雖無錯誤,然恐
7
後世獨有疑議者,請藏王聘請印度大密宗喇嘛五百人,來藏印證。」大士在西藏,
智悲廣運,度生功德不能盡述。是時大士之名,梵語為多爾傑卓羅札爾。行者於此
日修大士法,能令壽數未盡者,免除危病,數盡而死者,直生極樂世界,或往生大
士國土,究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總結:
凡學佛者,如能生信不疑,虔誠修持,隨時隨地得見大士。因大士由西藏去時
,因國王臣氏號泣攀留,大士乃發願云:「平時大眾弟子,凡有所請求,無不應願而
來。即或無請求者,凡每月初十日,亦必乘願,自來視諸弟子。」行者於是日能虔
誠供養,禮誦修法,隨願祈求,莫不成就。
說明:
此記原名《蓮師初十行蹟祈請文,名為精要加持》,為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
尊者所述之教授,署名「顛尼雍仲林巴」(二教堅固洲)。原文為讚頌體,改譯為語
體文。
諾那祖師原序云:「仍附藏文於後」云,但藏文佚失已久,故今亦不附。
四、蓮師應化要略記
蓮華生大士開示 金剛乘弟子黃海佛恭譯
於聖地菩提場金剛座之西北方,鄔金國之西南邊境,信度河入海之處,有羅剎
國拂塵洲。海中有島,位於安止龍王龍宮之上。島上有蓮華盛開。第二佛蓮華生上
師,由諸佛身語意三密之加持,化現於此蓮華之上。此時上師名為蓮華金剛。(藏名
措幾多傑,譯作海生金剛,然海生為蓮華之藻飾詞,故實即「貝瑪別炸」之藏譯)

復次,上師為鄔金國王因渣部帝(帝釋力)迎請至王宮,禪位授國,而為國王
。上師遂以佛法律儀治理鄔金國,引導眾生置於樂處。此時上師名具髻王(藏名佳
波托就堅)。
復次,上師為成就廣大利生事業,乃捨王位,住於印度菩提場金剛座南方之清
涼寒林,修持成就,降伏寒林內一切空行母。此時上師名先達拉企達(此為梵名譯
音)。
復次,上師往四方各處寒林修行,一切智慧空行皆來為上師加持,並得親見金
8
剛亥母,而獲成就,能驅使天上一切月宿星曜。此時上師名威猛金剛(藏名多傑札
波)。
復次,上師至紅岩金翅鳥林之石窟,尋訪札巴哈帝大師,隨之修持瑜伽密續,
親見續部本尊聖眾,而得成就。此時上師名釋迦獅子(藏名夏迦星給)。
復次,上師復往印度各處聖地,尋訪一切具大成就持明上師,隨諸大師修持無
上密諸教法。其主要者,從八大持明受八部行法,從佛密(藏名桑傑桑巴)大師受
大幻化網,從吉祥獅子(梵名師利辛哈)大師受大圓滿。此無上瑜伽三大法要,及
一切經續等,悉皆受持無餘。由此而親證實相,獲證異熟持明果位成就,超越因乘
對性相之概念分別。此時上師名具勝願慧(藏名洛登卻謝)。
復次,上師於瑪拉帝嘎之石窟中修持,證得壽命自在持明果位之成就,親見本
尊長壽佛現前加持,成就無生無死之金剛身。此時上師名無死蓮華生(藏名去美貝
瑪炯內)。
復次,上師往至沙霍國,顯現神變,而調伏沙霍國之君臣民,舉國悉皆安置於
正法門中。此時上師名蓮華生(梵名貝瑪桑巴哇)。
復次,上師重回鄔金國,被置於烈火之中,顯現神變,於烈火中現大海,海中
現蓮華,上師端坐於蓮華上。由是因緣,調伏鄔金國之君臣民,安置國王因渣部帝
於菩提道中。此時上師名蓮華王(藏名貝瑪嘉波)。
復次,上師住於「密嚴住」、「大樂」、「任成密集」、「蓮華密集」等處寒林,傍
自生佛塔而居,時有無量空行護法而為眷屬,圍繞而住。此時上師名日光上師(藏
名咕嚕尼瑪韋瑟)。
復次,上師至西印度,由伏魔空行母之加持,調伏外道。以佛法正義,調伏五
百外道論師;復以密法降雷雹,誅度外道咒師。此時上師名獅子吼聲(藏名僧格札
卓)。
復次,上師至尼泊爾之正論石窟修持,成就清淨嘿嚕嘎之大樂心要,並以普巴
金剛法,降伏一切魔障,而證得大印持明之果位。此時上師名顱鬘力金剛(藏名多
傑透千札)。
復次,上師應藏王赤松德贊之請,而至西藏,降伏藏地一切鬼神等,令成護法
。並助藏王建成桑耶寺,復於桑耶欽埔紅石窟中,啟建八部行法之祕密壇城,將八
部行法分別傳授與藏王赤松德贊等君臣九人,廣弘金剛乘於藏地。此時上師名蓮華
生(藏名貝瑪炯內)。
復次,上師於名為獅子願成之虎穴中,降伏惡魔厲鬼等。復於各處聖地,埋藏
伏藏,以利未來末法濁世眾生。復於四大雪山建築修室,於八大石窟建築寺院,於
四方岩壁留下足印,於四大名湖留下手印,於南方蒙地之岩上留下身影。復親製五
尊自身聖相,埋為伏藏,以恆時無間加持藏地。此時上師名忿怒金剛(藏名多傑卓
9
洛)。
復次,上師為解除瞻部洲有情之厄難,復回西南拂塵洲羅剎國,調伏所有羅剎
眾,作持明空行之王。現今仍以自生持明之究竟果位成就,住於彼處,廣行無量度
生事業。
復次,上師雖身住羅剎國,而心常悲念東土,每日朝暮,恆來度化眾生。特於
每月初十,乃乘願而來。故行者但需至誠憶念,依上師法要而修持,或持上師咒,
或向上師祈請,或誦念思惟上師行傳,如是等者,必獲上師護念加持,一切願求悉
得如意,一切苦厄悉得遠離,證諸功德,速至菩提。
後記:
本行傳為《七章祈請文》之一,係蓮師應多傑敦炯(伏魔金剛)之請而傳授之
伏藏,由伏藏師桑波札巴(善名稱)祖師所取出,乃一切行傳中,至極精要之略攝
教授。原文為讚頌體,今譯作語體文。
由伏藏師所取出之蓮師行傳極多,所述亦各互異。然誠如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
泰耶尊者所言:「因弟子福緣根器之差別,故所見示現亦差別。」亦如第五世達賴羅
桑嘉措(善慧海)所言:「因所調伏者眾,心差異故,顯現亦異。」故見聞者,切勿
執一而非他,更莫互校而疑慮。於一切行傳,皆當不起分別取捨,一一至心恭敬受
持。
五、蓮師剎土勝妙記
蓮華生大士開示 金剛乘弟子黃海佛恭譯
爾時,鄔金上師蓮華生大士,於西藏應化因緣已盡,遍觀末來眾生因緣,見西
南拂塵洲羅剎國,若不調伏,行將侵擾瞻部有情,成大厄難。遂於貢塘山乘天馬至
其處,而調伏之。
此羅剎國,位於鄔金國西南邊境之外,信度河入海處之外海中。中一大島,名
拂塵洲,周圍環列八小島,同屬羅剎國度。羅剎王名顱鬘(藏名拉恰透千),鄔金上
師度脫其神識匯歸法界,而入其身中,以羅剎王之身份,教化羅剎眾,轉拂塵洲成
鄔金淨土,前於周圍八小島中,廣傳八部行法。是故此鄔金淨土,遂成瞻部洲五大
清淨聖處之一(註一)。
此拂塵洲,非唯為蓮師調伏後始成聖地。乃於往昔劫初,諸佛誅度馬占汝札,
密法流布於世(註二),彼時馬占汝札之身裂為八塊,分落八處,成八大密法聖地,
10
而拂塵洲乃其心所落之處。具此殊勝之緣起,復曾為金剛亥母特別加持,故今為蓮
師所調伏,成五濁瞻部中之勝妙地行剎土。凡能至此處者,決定成就無疑。
拂塵洲之中央,有一銅色吉祥山。山之底基位於海底安止龍王之境域,山之半
腰處於空行之境域。山之頂顛極不可測,如貫色究竟天之境域。於其山頂,有一自
然天成之大越量宮,名蓮華光。此即蓮師所居之壇城。
此蓮華光宮,為諸寶和合而成,清淨明澈,無有內外,絕離對待,超越思量。
東面宮牆由水晶所成,南面宮牆由毗琉璃所成,西面宮牆由紅寶石所成,北面宮牆
由帝釋青所成。四面之廊廡、宮門、牌樓、台階等,皆分別顯現四種事業之相應色
:東面顯為藍色,表息災事業;南面顯為黃色,表增益事業;西面顯為紅色,表懷
愛事業;北面顯為綠色,表降伏事業。而於簷角牆緣等處,便各以眾寶瓔珞鈴網等
,而為無量莊嚴。
此越量宮之外,處處而有如意寶樹,周匝行列;處處而有八功德池,湧甘露泉
;處處而有五色虹光,名蓮華光,如雲瀰漫,遍覆內外虛空地面,無處不現。簡要
言之,此蓮華光淨土,無量功德莊嚴,等同極樂;入不思議境界,等同華藏。
於蓮華光宮之內,亦即蓮師壇城,中央為三世諸佛總集之蓮華生上師,趺坐於
大寶蓮華、八角日月輪墊上。蓮師之身。體相魁偉。威神赫奕,超勝須彌之山王;
光明熾盛,超勝千日之光輝;妙顏微笑,如青蓮之新敷;雙目炯明,如日月之爭耀
。而其身色、手印、法器、服飾等,則隨其所起息增懷誅密用四事業之因緣,而作
種種不同之示現。蓮師之語,和雅宏亮,超勝千龍之吟嘯,宣說深密法音,無有窮
盡。蓮師之意,密意深廣,超勝無邊之空際,以大悲心,普現無量數之化身,遍滿
世間,救度一切有情,迅疾逾於電掣。
蓮師周圍四方四隅,分住八大嘿嚕嘎(註三),各立於以顛倒魔障為墊之座上,
表徵降伏內外魔障之威德。
於八大嘿嚕嘎之外,四方分別住有四部骷髏使者及四部空行,以種種寒林莊飾
而為莊嚴(註四),以遊戲舞姿,分立於四方之四瓣蓮華座上。
復於此等之外,蓮華光宮之四面廊廡,處處遍滿持明與空行等聖眾。於供台上
,無量天女廣行外內密等三種供養。特於外供,以遍世間之六欲妙供,興廣大普賢
供養雲聚,而為供養。復於蓮華光宮之四方四門,分住四大天王,而為守護,遣役
八部鬼神,以降伏魔外。
若諸眾生,生虔信心,至誠祈請,於時蓮師壇城,隨應降臨,頓現其前。天樂
偕作,妙香瀰馥,傘蓋飄揚,空行曼舞,諸忿怒尊口發吽呸之聲,響逾千雷,貫徹
霄漢。如是蓮師與諸眷屬聖眾,住行者前,為除障礙,圓滿願求,護念加持,恆不
捨離,直至菩提。
何以故?當知凡聖同在一心,千里不出一念。其信弟子,鄔金淨土當下即是,
11
故能爾也。是故大眾,應具如是真實信解,一心恭敬,憶念祈請。正憶念時,即是
上師現前加持之時。緊記斯教,切要勿忽。
後記:
此教授為《七章祈請文》之一,係蓮師應空行移喜措嘉(本智海王)之請而傳授
之伏藏,由伏藏師桑波札巴(善名稱)祖師所取出。原文為讚頌體,今譯作語體文

附註:
一、五大聖處者:中央菩提場金剛座,為釋迦牟尼佛成道聖地;東方五台山淨土,
為文殊師利菩薩聖地;南方普陀落迦山淨土,為觀世音菩薩聖地;西方鄔金淨
土,為蓮師聖地;北方香巴拉淨土,為時輪金剛傳承法胤王聖地。
二、密法流布之因緣:最初由犯戒之密行者轉世為魔王馬占汝札,危害世間,後由
金剛手菩薩,及觀世音菩薩化現馬頭明王、綠度母化現豬面忿怒母,共調伏之
,成金剛乘之大護法,諸眷屬等,咸為外護,由是密法廣傳流布。(參見鄔金林
巴尊者所發掘之伏藏《蓮華生大士本生傳》)。
三、八大嘿嚕嘎:為八部行法之本尊。(參見《蓮師法脈傳承記》)。
四、寒林莊嚴:忿怒尊及密行者之莊嚴,皆寒林中所取用之物,如屍血骨皮等類,
故名寒林莊嚴。一般所稱寒林莊嚴,多指忿怒尊之寒林八飾:五骷髏冠、人頭
珠鬘、象皮肩帔、人皮上衣、虎皮下裙、人油胭脂、血點、骨灰團。密行者之
莊嚴,則為六相莊嚴:人骨所作之頭冠、頸飾、耳璫、手釧、腋絡、腰帶。(
寂靜尊之莊嚴,有八寶、五綢等十三種莊嚴,皆顯同天界之受用,故名天莊嚴
。八寶:頂寶、天冠、耳璫、頸飾、瓔珞、珠鬘、手釧、足釧;五綢:冠帶、
肩帔、天衣、重裙、腰帶)。
附、蓮師法脈傳承記
金剛乘弟子黃海佛恭述
敬禮與蓮師無二具恩根本 金剛上師!
一、因緣
蓮華生大士實際上無始以來本已成佛,於本來清淨法界金剛光明藏中,自然現
12
證,名「不變光」,為本初怙主(最原始之佛——法身佛)。而其報身,名為「蓮華
總持」,展現無盡莊嚴,自顯如大雪海般之五佛身、智、剎土;並外現為無數身相莊
嚴,普現於一切十地菩薩之前。至於化身,更是遍於十方無量世界,教化調伏成熟
一切有情,其事業之廣大,超越一切眾生之思議,稱歎不盡。
現在僅就蓮師在此娑婆世界,化現為「蓮華生」之事蹟而言:蓮師之所以降臨
於此娑婆世界,乃是承法身佛普賢王如來之加持、諸報身佛之灌頂、及一切化身佛
之商議決定,而來化現。而其化現之方式,乃是由阿彌陀佛之身密、千手觀音之語
密、及釋迦牟尼佛並一切諸佛之意密,共同加持,如幻化現而生,生而成佛,本無
需師承。但為成熟諸有情故,乃隨緣示現,於印度各地,遍隨一切密乘大成就者,
遍學一切密法,而成集一切密法傳承之大總持尊。今先略述此因緣。蓮師生即成佛
,故化生之後,即於蓮華中,對持藏海之勇父空行說法。後為帝釋力王迎回宮中,
欲禪王位。但蓮師為利益廣大有情,欲捨王位,乃示現誤殺臣子,度其匯歸法界,
以此因緣而被放逐寒林。蓮師乃於各大寒林中,降伏寒林中一切世間空行,並得金
剛亥母及諸智慧空行之加持。之後,蓮師復至佛陀成道處之金剛菩提場,示現神變
。人問其誰?答曰:「自生之佛!」眾皆不信,且作毀謗。此時蓮師乃覺須有上師傳
承,否則無法利益人道眾生。此即蓮師廣學一切密法傳承之因緣示現。
二、主要傳承
首先,蓮師依大持明札巴哈帝尊者出家,依阿難尊者受戒,依佛母化身之遍喜
尼受灌頂。
復次,於諸佛之密意傳承,乃由法身普賢王如來,傳金剛總持、五方佛、金剛
薩埵,而至蓮師。於持明之表示傳承,則由金剛薩埵,傳五大持明:天持明具勝稱
天子、藥叉持明流星面、羅剎持明具慧方便、龍持明安止龍王、人持明無垢稱,及
鄔金國王帝釋力(因渣部帝,蓮師之養父)等,而至蓮師。
復次,蓮師於印度各地追隨無數諸大持明,廣受無量密乘法要,然其最主要者
,則為無上密之三大法要:大圓滿法、大幻化網、及八部行法。(註)
一、大圓滿法傳承:乃由法身普賢王如來,傳金剛薩埵、極喜金剛、吉祥獅子
、而至蓮師;蓮師將此傳承傳與佛母伊喜措嘉(本智海王)。吉祥獅子乃中國人,赴
印學法,得大成就,為大圓滿法傳承中最主要之祖師。其大圓滿法傳承,除傳與蓮
師之外,亦傳與貝瑪米札(無垢友)、渣那蘇札(智經)、毗盧遮那(遍照)等多人
。其中毗盧遮那是西藏人,為最初出家之七覺士之一,亦為蓮師二十五大弟子之一
,亦是赤松德贊時期九大譯師之首。他在赴印求法期間,從吉祥師子受大圓滿法。
13
然大圓滿法分三部:心部、界部、要訣部,蓮師及無垢友所傳為要訣部教法傳承,
毗盧遮那所傳為心部及界部之教法傳承。而要訣部傳承中,蓮師經伊喜措嘉所傳下
之傳承,稱為空行傳承;無垢友所傳下之傳承,稱為上師傳承。
二、大幻化網本續傳承:由法身普賢王如來,傳五方佛、金剛手菩薩、佛密,
而至蓮師。
三、八部行法傳承:由八部行法之本尊傳下,經八大持明,而傳至蓮師。
1.身部傳承:由本尊妙吉祥閻魔敵(大威德金剛),傳大持明妙吉祥友,
而至蓮師,此時蓮師名為起屍大樂。蓮師將此傳承傳付佛智。
2.語部傳承:由本尊蓮花嘿嚕嘎(馬頭明王),傳作明佛母、大持明龍樹
菩薩,而至蓮師。蓮師將此傳承傳付妙音勝士。
3.意部傳承:由本尊金剛嘿嚕嘎(清淨嘿嚕嘎),傳大持明極喜金剛、大
持明妙吉祥友、大持明吽千嘎拉,而至蓮師。蓮師將此傳承傳付虛空
藏。另虛空藏亦曾赴印度,親隨吽千嘎拉受此法。
4.功德部傳承:由本尊殊勝嘿嚕嘎,傳大持明不變虛空,而至蓮師。蓮
師將此傳承傳付藏王赤松德贊及涅氏智童二人。
5.事業部傳承:由本尊孺童金剛(普巴金剛),傳大持明札巴哈帝,而至
蓮師,此時蓮師名為顱鬘力金剛(多傑透千札)。蓮師將此傳承傳付佛
母本智海王。
6.召遣傳承:由本尊圓滿明王,傳遍合歡空行母、大持明達那桑吉,而
至蓮師。蓮師將此傳承傳付吉祥智。
7.供讚傳承:由本尊遍慢尊,傳大持明容布古黑,而至蓮師,此時蓮師
名為釋迦獅子(夏迦僧格)。蓮師將此傳承傳付吉祥獅子(非大圓滿上
師吉祥獅子,而是西藏二十五大弟子之一)。
8.猛咒傳承:由本尊黑力士,傳大持明先登嘎巴,而至蓮師,此時蓮師
名為忿怒金剛(多傑卓洛)。蓮師將此傳承傳付遍照。
復次,除此三大法要傳承之外,尚有其他重要傳承,如:由阿彌陀佛傳猛火天
女而至蓮師之長壽傳承、由金剛亥母傳獅面空行母而至蓮師之母續傳承、由金剛手
菩薩傳給蓮師之密咒傳承等。如是等傳承極多。不能一一詳述。
三、主要弟子
14
蓮師本為度化調伏閻浮眾生而來,其所展現之利生事業廣大無邊,故其弟子亦
無量無數。如印度之鄔金及沙霍兩國,皆是舉國君臣民等具被法化,置於菩提道中
。即使僅就藏地而言,其弟子亦難以稱計,僅其得大成就之重要弟子,即有數百;
而其中之最重要之代表,則有早期之二十一弟子,中期之二十五弟子,晚期之十七
弟子;其中尤以中期王臣伴二十五大弟子,更是廣為人知。
二十五大弟子:1.赤松德贊(藏王,本門教傳第十代祖師)2.南喀寧波(虛空
藏,本門教傳第九代祖師)3.桑傑伊喜(佛智)4.嘉哇秋揚(妙音勝士)5.喀千薩
(大城女)6.巴吉伊喜(吉祥智)7.巴吉僧格(吉祥獅子)8.毗慮遮那(遍照)9.
涅.渣那古瑪拉(涅氏之智童,「涅」為氏族名稱,相當於漢地之姓氏,以下例此)
10.優渣寧波(玉藏)11.多傑敦炯(伏魔金剛,本門教傳第十二代祖師)12.伊喜揚
(智童)13.索波.拉貝(索波氏之大德)14.香.伊喜德(香氏之智聚)15.巴吉旺
秋(吉祥自在)16.當瑪哲孟(具無極)17.休布.巴吉僧格(休布氏之吉祥獅子)
18.嘎巴.巴哲(嘎巴氏之德增)19.嘉哇羅桑(善慧勝士)20.切瓊洛(童壽)21.
沃增.巴吉旺秋(沃增氏之吉祥自在)22.瑪.仁千秋(瑪氏之妙寶)23.拉倫.巴
吉多傑(拉倫氏之吉祥金剛)24.朗卓.直秋炯內(朗卓氏之寶生)25.拉松.嘉哇
蔣秋吉(拉松氏之具覺勝士)。
此二十五大弟子,乃表徵諸佛果位之二十五法,即身、口、意、功德、事業,
一一各具五支,共成二十五法。
復次,此諸大弟子,皆為經教傳承之弟子。除此之外,蓮師尚有伏藏傳承及深
淨傳承。
伏藏博承,乃蓮師駐藏時對弟子之開示,由空行伊喜措嘉(本智海王,蓮師之
佛母,本門教傳第十一代祖師)與王子木赤贊普(赤松德贊子,後即王位,由蓮師
攝政,故習慣稱為王子,本門教傳第十三代祖師)所記錄,由蓮師與彼等所埋藏,
後由蓮師所授記之伏藏師所取出。此諸伏藏師,即是蓮師之伏藏傳承弟子。實則後
世諸伏藏師,多為蓮師當時重要弟子之轉世。如王子拉傑(木赤贊普次子),蓮師即
授記其十三世為伏藏師。
深密淨相傳承,為蓮師於離藏後,後世中有具緣弟子,蓮師又現身其前,親授
教法。如寧瑪巴中最負盛名之中興大師無垢光尊者,由蓮師親授大圓滿心中心要;
又如本門心印傳承貝雅達賴祖師,由蓮師親付此心印傳承。如是等者,皆是蓮師之
深淨傳承弟子。
附註:
15
無上密分三次第:瑪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其中瑪哈瑜伽又分續部和
修部。八部行法屬瑪哈瑜伽之修部,大幻化網屬續部,而大圓滿則為阿底瑜伽。此
三大法要,為一般寧瑪巴共通之主要法門。但本門之修持,於此中僅取大圓滿要訣
部之心要(寧體)及心中心(仰的)部份,另以祖師融攝顯密精要而成之蓮華心要
為主要修持法門。故本門末傳八部行法及大幻化網,以相對於大圓滿法,前二法仍
屬方便,未究竟故。
後記:
本文資料主要參考來源有三:一是由伏藏師桑波札巴(善名稱)尊者所取出之
伏藏《七章祈請文》中,蓮師應南喀寧波(虛空藏)之請而傳之教授;二是由第一
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尊者所著之《蓮師略傳》;三是《藏漢大辭典》。另亦間有參考
其他伏藏傳記。其中部份資料和一般說法相異,乃因各種伏藏記述本自不同,非關
訛誤,特此說明。
貳、教授要訣
一、祕密咒字與金剛上師密咒利益之註釋
空行母移喜磋嘉造
化身嘉瑪寧巴取自巖藏
梵云:阿阿渣沙瑪哇霞瑪嘉瑪
藏云:斑渣咕嚕打堅尼吽
皈依上師本尊空行母
一介女子,移喜磋嘉,我於師尊,供獻廣大,外內及密,曼陀羅已,如是啟請:
嗟嗟!大師啤瑪森巴,於現在世,盡未來世,於我等輩,西藏人民,祈請賜予,無
盡救護,及於助援。有如尊者,廣大覺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雖女眾,決定
無疑,必將獲賜,有如甘露,純淨珍貴,尊者儀軌。
我見久遠,未來眾生,心志軟弱,見解善變,輕易動怒,不住安忍,輕致暴亂。
於聖教法,持外道見;尤於密咒,尊勝教法,輕蔑誹謗。是時眾生,病患貧窮,恐
怖武器,戰爭之禍,如是三者,巨大災厄,熾盛增長。尤於西藏,極大苦難,一時
16
降臨。是時藏民,倉惶苦惱,如蟻破穴,蜂擁而出,遍佈三境:漢土藏地、與及中
亞。
嗟嗟師尊!宣說甚多,善巧方便,救治此等,種種苦難。惟是彼等,末世眾生,
修行儀軌,所需閒暇,與及圓滿,皆不具足。紛擾散亂,勢力極大。眾生甚難,互
相調協。獻供所需,種種物料,修行儀軌,所需準備,難得圓滿。於彼惡世,避免
反轉,該等劣勢,甚難極難。
嗟嗟師尊!於彼末世,若有眾生,僅依賴於,師尊儀軌,所謂金剛上師密咒,
當能出生,何等利益?為彼末世,下根眾生,乏甚深見,祈請宣說。
是時大師宣說:具信女兒,如汝所說。惟於彼等,未來惡世,修習能使,一切
眾生,種種現法,及究竟利,得以出生,是事決定!我將埋藏,十八庫藏,所謂地
庫,水庫巖庫,天庫等等,含藏無量,儀軌與及,秘密教法。於彼惡世,有等眾生,
具足善業,與及種種,吉祥緣起。彼等所得,善巧法門,極難圓成。彼等惡世,所
具特徵,即是眾生,所能具有,一切功德,悉皆竭盡。
惟是倘若,於大聖地,二十四處,或於寺廟,或於村落,或大山巔,或大河岸,
或天或魔,鬼等所居,高地低地;若有眾生,具三昧耶,與及密咒,或有比丘,具
僧律儀,乃至白衣,信念虔誠,或其德性,善良女子,精勤長養,菩提正念。彼等
眾生,若能誦讀,金剛上師,密咒心要,若滿百遍,若滿千遍,若滿萬遍,若十萬
遍,若百萬遍,若萬萬遍,或盡其力,所能致量,如是出生,力勢利益,人之心智,
不可思議。十方虛空,病患貧窮,戰禍惡軍,民亂饑饉,恐怖預言,凶惡徵兆,如
是所有,種種災厄,悉皆避除。一切方所,牲畜平安,五穀豐收,風調雨順,如是
福善,悉皆來臨。現在世中,未來世中,乃至中有,狹窄險道,於上根者,在其夢
中,我將教授。該等眾生,漸次圓滿,諸道及地。以聖位身,男女持明,入勝壇城,
是事決定!
若有眾生,僅誦此咒,日滿百遍,無有間斷,彼等眾生,於眾心中,現稱意相,
豐饒食物,財寶福祿,無庸費力,悉皆降臨。若有眾生,誦讀此咒,滿於千遍,或
滿萬遍,或復增上,彼等眾生,力能支配,他人心意,更能獲得,力勢加持,決定
無疑!若有眾生,誦讀此咒,滿十萬遍,或千萬遍,或復增上,被等眾生,積集一
切,三界力勢,支配三界,天及魔等,皆為僕役,四事業法,無疑成就。彼等眾生,
所能利樂,有情數量,隨其願欲,無有邊際。
若有眾生,誦咒滿於,三千萬遍,或七千萬,過去現在,與及未來,三世諸佛,
常與同在。
彼等眾生,實即與我,無二無別。一切天神,夜叉羅剎,猛厲山神,皆將應允,
聽彼號令,臣服於彼,圓滿承辦,彼所咐囑。
上根眾生,即於此生,成就虹身。中根眾生,於死有時,即能現證,自性光明。
17
乃至有等,下根眾生,於中有時,觀我面已,即能解脫;諸相生起,彼往生於,勝
壇城已,當於眾生,饒益無量。
空行母移喜措嘉重作啟請:嗟嗟大師!我等銘感,汝所施惠,廣大難量,力勢
利益,宏大恩典。惟為利益,未來眾生,如彼經續,所具法式,更請宣說,蓮華上
師,密咒秘字,無量無邊,力勢利益。
如是大師宣說:具信女兒,所謂金剛上師密咒,並非僅是,我之名號。實乃表
示,本尊聖眾,四部密續,九乘與及,八萬四干,種種法門,最極最極,心要自性。
如是密咒,圓滿無瑕,因彼密咒,乃三世佛,一切上師,本尊空行,及護法眾,最
極心要。
若有眾生,詢問何者,標幟如是,圓滿之因,應令彼等,諦聽並與,銘記於心,
令彼反覆,誦讀此咒,令彼書寫,乃至令彼,於未來世,一切眾生,教授解說,此
咒意義。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唵阿吽,乃身、語、意之最上心要。
班渣,乃金剛部之最上心要。
咕嚕,乃寶生部之最上心要。
啤嗎,乃蓮華部之最上心要。
悉地,乃事業部之最上心要。
吽,乃如來部之最上心要。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唵,總攝五部佛陀之報身圓滿。
阿,不變、周遍,法身圓滿。
吽,化身上師之現前圓滿。
班渣,兮魯迦聖眾圓滿。
咕嚕,持明上師聖眾圓滿。
啤嗎,空行及勇父聖眾圓滿。
悉地,一切財神及庫主聖眾圓滿。
吽,一切所有護法聖眾圓滿。
18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唵阿吽者,三種密續(依次為父、母、無二)之命根。
班渣者,律及經二者之命根。
咕嚕者,阿毗達磨及作密二者之命根
啤嗎者,修密及瑜伽密二者之命根。
悉地者,大瑜伽及無上瑜伽之命根。
吽,無比瑜伽之命根。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唵阿吽,三毒所生一切遮障皆得以清淨
班渣,瞋恚所生一切遮障皆得以清淨。
咕嚕,我慢所生一切遮障皆得以清淨。
啤嗎,貪欲所生一切遮障皆得以清淨。
悉地,嫉妒所生一切遮障皆得以清淨。
吽,諸煩惱所生一切遮障皆得以清淨。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唵阿吽,法報化三身成就。
班渣,大圓鏡智成就。
咕嚕,平等性智成就。
啤嗎,妙觀察智成就。
悉地,成所作智成就。
吽,智慧所轉成之一切事業成就。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唵阿吽,由是支配天、魔、及人。
19
班渣,由是支配乾闥婆及火神等敵對精靈。
咕嚕,由是支配閻魔及羅剎等敵對精靈。
啤嗎,由是支配水神及風神等敵對精靈。
悉地,由是支配夜叉及大力妖魔等敵對精靈
吽,由是支配星宿妖怪及地主等敵對精靈。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唵阿吽,六波羅蜜成就。
班渣,一切息災秘法成辦。
咕嚕,一切增益秘法成辦。
啤嗎,一切懷愛秘法成辦。
悉地,一切世間成就秘法成辦。
吽,一切怖畏秘法成辦。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唵阿吽,喇嘛及笨波之神奇勢力得以消解。
班渣,天神之懲罰之敵對勢力得以消解。
咕嚕,天、羅剎、及山神之敵對勢力得以消解。
啤嗎,次要之世間神祇及魔之敵對勢力得以消解。
悉地,龍及地主之敵對勢力得以消解。
吽,天、魔、人之一切敵對勢力得以消解。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唵阿吽,五毒悍軍得以降伏
班渣,瞋恚所生之悍軍得以降伏。
咕嚕,我慢所生之悍軍得以降伏。
啤嗎,貪欲所生之悍軍得以降伏。
20
悉地,嫉妒所生之悍軍得以降伏。
吽,天、魔、人之悍軍得以降伏。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唵阿吽,得身、語、意成就。
班渣,得寂忿諸尊之成就。
咕嚕,得持明上師之成就。
啤嗎,得空行母及護法眾之成就。
悉地,得共同與殊勝之成就。
吽,得一切思量所及之成就。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唵阿吽,遷往本初佛土。
班渣,遷往東方現喜佛土。
咕嚕,遷往南方吉祥佛土。
啤嗎,遷往西方極樂佛土。
悉地,遷往北方無邊寂靜佛土。
吽,遷往中央空性佛土。
無上稀有秘密寶 日月經天恆住世 加被塵剎諸有情 同住本淨光佛位
隨心觀緣得成就 願證本尊得吉祥 身口意業歸法性 願大圓滿大吉祥
二、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蓮華生大士作 劉巧佛譯
本文敘述「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這是開示本來覺性最直接的法要,源
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勝教敕」。
21
1 敬禮法報化三身,敬禮一切圓證空明覺性之諸佛。
2 我將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
勝教敕」。它為你真實解說自己的本來覺性。
有幸佛子,諦聽覺照!
三昧耶 嘎嘎嘎
3 何其奧妙!
娑婆與涅槃同時圓具於一心之內,
它的本性亙古即然,你卻無緣得識。
它空明無染,永世不滅,你卻無緣一睹它的丰采。
它處處顯現無礙,你卻視而不睹。
因此著文,為解說自己的心性。
若不了解內在自性,
三世諸佛所開示之八萬四千法門,
無人得識其中奧義。
此言不虛,大雄諸佛之密意盡在於此矣!
佛法經典縱然遍滿虛空,
究竟教誨終歸於導人自性的三要訣。
今開顯諸佛自性,
下文解說修持要訣,此法既無前行,也無續修。
4 諦聽!
有幸佛子,諦聽!
常人雖也重視心性的問題,且廣加研究,
對它仍然茫然無知,或落妄見,或入邊見。
乃因彼等未能正視心性之本身,
22
只知發展為各種哲學觀念及學說,
深奧難解,
使一般人錯失了認識自性的機緣,
以致輪迴流轉於六道三界,受盡諸苦。
由此可知,不覺自己的心性,是十分可悲的謬誤。
縱然聲聞緣覺試由無我的道理深入,
卻無法了解自性之本來面目。
其他行者亦各執一論,
自作纏縛,無緣得見淨光。
聲聞緣覺受到主客(能所)二元之分別見所障,
中觀派則蔽於真俗二諦的執著,
事乘與瑜伽乘因執著本尊外相而受縛,
大瑜伽(方便父續)及隨瑜伽(般若母續)則因分別空性與覺性為二而生惑,
從不二的究竟義觀之,
他們因分別空覺為二而步入歧途,
唯有先識破空性與覺性不二,乃能證入佛性無礙。
由自性觀之,不論凡俗,娑婆與涅槃本來不二,
另因你不斷造作貪瞋諸毒,
故至今仍然流轉於娑婆世界。
因此,暫且放下你現行或未行的佛學法事,
藉今日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的因緣,
你終將明白,
所有佛法都在這無上自性解脫中得以圓滿。
不論你修持何法,均將融人大圓滿的究竟境界。
三昧耶 嘎嘎嘎
5 那光明燦爛的覺性,也就是所謂的心性,
23
有人視它為具體存在,實際上它並非實存。
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涅槃極樂及娑婆苦海的根源。
它一向被密宗十一學派所推崇。
從名相來講,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稱。
有人稱它為心,或心性;
有人稱它為梵,或大我;
有人視它為無我的教義;
有人直稱它為心而已;
有人稱它為般若,或圓滿智慧;
有人稱它為如來藏,或佛種;
有人稱為大手印;
有人稱為唯一本體;
有人稱為法界;
有人稱為阿賴耶,或一切種;
有人只稱它為平常心(覺)。
6 現在為你開示本覺。要點有三:
清除過去之念,不留纖毫痕跡;
向未來之念開放,不受他境所染;
安住當下心境,不修整造作。
如此的覺照,實在平凡無奇,
無思無念地觀照自我,
若僅僅純粹的觀察,唯見明空之境,並無任何觀者存在,
當下只是純粹的覺照而已。
此覺空明無染,非由他生,
它真實無雜,明空不二。
它既非永恆,亦非受造,
24
然而它絕非虛無,因它光明遍在。
它也不是單一的實體,因它明顯地遍存萬物。
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質和合而成,
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味。
總之,我們本具的自覺,絕非源自任何外物。
如此方是真正觀察實相之道。
7 在這本覺內,法報化三身圓滿如一。
因它不生及空性,故是法身;
因空性圓具光明朗淨,故是報身;
因它能夠自在顯現,故是化身。
這圓滿一體的法報化三身,便是覺性的本質。
8 諦聽這殊勝的開示,
你頓見自己當下的本覺原是如此,
本來空明,纖毫末染,
你怎能說,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
你的修持本無所執,亦無所求,
你怎能說,你修持不佳?-
既然你的本覺就是這個,
你怎能說,你尋不著自己的心性?-
心性原本就是那一念,
你百般尋找,為何仍說你找不到那個起心動念的人?
由是可見,起心動念的主體根本不存在,
然而此念確有,你怎能說此念未生?
你只需隨任此念生滅,不修不整,
你為何還說自己無法進入空境?.
25
既然你只需順其自然,無為無作,
你為何還說,你對它們一籌莫展?.
何況明、空、覺性,本是圓滿不可分的一體,
你怎能說,自己的修持一無所成?
既然本覺是自然出生、自然圓滿,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
你怎能說,一切功夫只是徒然?
既然所有念頭都是當下生起,當下寂滅解脫,
你為何還說,你不知對治之道?
既然當下的覺性本來如此,
你為何還不識自己的本性?
9 自性本空,它真的無實無根
你的自性也如虛空,
你不妨仔細關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你真的不用先入為主地秉持著空觀,
那自然生起的本覺,從無始以來一直空明朗淨,
好似太陽一般,由核心自然發出光熱,
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這本覺本智,真的是不滅的,
好似江河流水一般永無止盡,
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心念變化無常,真的不是我們的意念所能盡解,
它們就像微風一般難以捉摸,
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不論任何外境生起,真的就是本體顯現,
就像明鏡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
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26
世上紛紜萬象,真的都在它的自身內解脫,
就像空中的雲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滅,
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10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在修持之外,豈另有修持之人?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在事行之外,豈另有行者之存在?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除了三昧耶戒之外,豈另有守戒之人?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除了證果之外,豈另有悟者之存在?
你應該仔細觀照自己的心性,審思再三。
11 當你外觀身外虛空,
若無雜念,亦不受外界所染;
你再內觀自性,
亦無念者以念向外造境,
那麼,那微妙的心性,便空明朗淨,無垢無染。
你的本覺淨光,即是法界本身,
好似無雲晴空中的太陽,
陽光雖無形無相,卻光明遍照。
不論你了解與否,此乃最勝法義。
12 這本來圓滿的淨光,自始便非源自他物,
乃由覺性自生,本身卻無父無母,真是不可思議!
自生之無上覺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議!
27
它既無生,故也無由而滅,真是不可思議!
它雖無所不在,卻無人得見真相,真是不可思議!
縱然流轉於娑婆世界,卻無損其身,真是不可思議!
縱使得證佛性,對它亦無所增益,真是不可思議!
它存在每個人內,卻無人認出它來,真是不可思議!
然而你還冀望成就其他外在的證果,真是不可思議!
明知它在自身之內,你卻四出尋覓,真是不可思議!
13 何其奧妙!
這當下的本覺空明朗淨,無實可執,
僅此,即是無上的知見。
它涵括一切,卻不受任何觀念事物所羈,
僅此,即是無上的修持。
它不修不整,又是言語道斷,
僅此,即是無上的道行。
無需四處追求,它本來圓滿具足,
僅此,即是無上的證果。
14 殊勝之正道有四:
殊勝的正見:
正因當下覺性光明朗淨,
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殊勝的正修:
正因當下覺性本具此光明,
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殊勝的正行:
正因當下覺性本具此光明,
28
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殊勝的正果:
正因當下覺性就是這光明朗淨,
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15 今開示三世不易的四定法:
不易之正見,是為一法,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
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不易之正修,是為一法,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
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不易之正行,是為一法,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
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不易之正果,是為一法,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
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16 既然你已聆受三世如一的秘密教誨,
便應盡拋過去的知見及一切,
斷除未來的冀望及籌劃。
眼前這一刻,縱有念頭生起,不執不取,心如虛空。
既然,由究竟觀之,根本無法可修,故無需修持。
既然,那兒本不散亂,你只需心不散亂地安住此境,
不修不整也不散亂,只是覺照一切,
你的覺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燦爛。
29
當它生起時,稱為菩提心,亦即悟性。
因無所修整,故超越一切外在知識,
因無所散亂,它是本體的光明淨性,
外境外相,既無自性,故自然解脫。
明空不二,是為法界。
一旦悟及佛性無道可及,無法可悟,不證自明,
便得如實而見金剛薩埵。
17 下面的開示,將為你窮究六種邊見,並推翻其說。
不論當前的知見學說,立論何等分歧,
所謂的心性,便是你的本覺,
它是自然生起的無上覺性。
應知,觀者及觀照本來不二,
當你觀照,不妨尋找觀者為誰,
若遍尋不得,
此一妄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這妄見一了,即是你重生的一刻。
知見及持此知見之人並無分別,
若能不落入空見或空境,
當下的覺性頓顯空明,
這便是大圓滿見。
於是,不論識與不識,亦無分別。
18 不論當前的修行方法,立論何等分歧,
你的日常覺心,具有透視觀照的能力。
應知,修持與修持者本來不二,
不論你在修行與否,不妨尋覓一番修持之人,
30
若遍尋而不得修持之主體,
你的修持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修持一旦放下,便是你重生的一刻。
你若能既不落幻境,也不昏沈散亂,
當下無染的覺性自現光明朗淨,
這毫不造作的覺照,便是專一定境。
如此,入定或不入定,本非二境。
19 不論當前的行事標準,是何等的分歧,
你本具的元覺,卻是唯一本體。
應知,行為與行者本非二事,
不論你正在造作或無事,不妨觀察一下,
是否有一行者存在,
若遍尋行者而不可得,
你的行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造作停止的那一刻,便是你的新生。
無始以來,事行與行事之人本無分別,
你若能不落入妄見,染著習氣,
當下的覺性剎那歸於清淨無染。
既不相應,也不排斥,隨順事物,不加修整,
唯此道行,方稱清淨無染。
如此,淨行與不淨行,亦本來不二。
20 不論當前的悟境證果,是何等的分歧,
心性的本質就是本覺,亦即本來圓滿的法報化三身。
應知,悟境與悟者本來不二,
你不妨尋找一下悟境及悟者。
31
若遍尋悟者而不可得,
你的悟境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悟境一旦寂滅,便是你新生的一刻。
悟境與悟者皆覓不可得,
你又不落於執著或貪瞋懼情,
當下的覺性便歸於本來的清淨無染。
只要了悟法報化三身圓具於你內,
此即無上佛果。
21 本覺是不受不滅論或空見諸種邊見所染的,
此即所謂不落兩邊的中道。
本覺原來就是清淨無礙的常存覺性,
它又是空性之核心,
因此被稱為如來性,即佛心或佛種。
你若明瞭此究竟奧義,便已超越一切論說,
因此它又被稱為般若波羅蜜多,即圓滿智慧。
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觀念的範疇,
因此又被稱為大手印,即無上的象徵奧義。
因此,不論你了解與否,它皆自適其所。
由於它是涅槃極樂與娑婆苦海的根源,
故被稱為阿賴耶,意即一切種。
由於它本來面目平凡無奇,
這空明常在的覺性,
又被稱為平常心(覺)。
不論它具有多少個深奧而美妙的名相,
最終所指,不過是這當下覺性而已。
32
22 於此心外,向外馳求,
就好比外出追尋象跡,其實你的象正安居家中。
即使你通曉整個宇宙,也無法窮究這奧秘的究竟。
如果你不了解萬象皆出自一心,便無由證得佛果。
不知識取本覺之人,自然向外馳求,
一味向身外尋求自我的人,怎會找到自己?
好比一個笨人,進到人群中,
便受到外境所惑,而忘失了自己,
一旦忘失自我,便四處亂尋,
不斷誤將他人當作自己。
同理,如果你不知萬物之本性,
不知外境原是出自一心,便會再三流轉於娑婆。
你若看不透自己的本來心性就是如來,
涅槃便變得遙不可及。
所謂娑婆與涅槃,全憑你一念無明或一念明覺。
若由究竟義觀之,兩者本質實在無所分別。
你還以為它們存在於你的自性之外,
真是極大的錯誤!
其實錯誤與無誤,本來也是一味(自性而已)。
一切有性的心念本來不可分割,
不修不整的心性,
只需安住本來自然之境,便是解脫。
如果你認不出那根本的迷惑及幻相也是出自本心,
你便無法認識法界的實相。
23 你應努力覺照那自始自生者,
由外相觀之,起初似有所生,
33
存在期間,似有所住,最後終將歸於某處。
可是你若加以細究,它卻似烏鴉照井,
當烏鴉離井而去,牠的倒影也一逝不返。
同理,一切表相皆由心所生,
既由心生,也由心滅,
唯此心性了知一切,且知一切本空本淨,
有如天上穹蒼,它的空虛與澄澈本不可分。
自生的本覺雖能生出外境,
變成光明透澈又井然有序的萬象,
此即法性,也是實相。
它雖藉外相來顯示自身的存在,
你心中卻明明白白,那便是你的自性。
由於它是如此明朗透澈,故被視為虛空。
但虛空只是心性的一個比擬而已,
不足以涵蓋其意。
因為自性雖如虛空,卻具本覺,無所不明,
天空卻無覺性,它的空虛好似死屍一般地空虛,
了無生命,
因此,心性的真相,是無法以天空作譬的。
總之,能毫不散亂地任心性安住本然便是。
24 何況紛紜萬象,也具有俗諦(相對性的真理)的價值。
沒有任何現象真正地存在,它們遲早會消逝。
涅槃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現象,
只不過是表相而已,靠那唯一的自性去覺察。
每當內在的心境有所改變,
感受到的外境也隨之變遷,
34
因此,你所見的一切,只是心性的流露。
六道眾生都是依照自己的業報而認取外境的。
25 有些外道常持二元論,或以不滅論來駁斥空論,
密法九乘中也各據立場來觀外境。
人們不僅觀察外境的方式不同,解說立論也互異,
一旦執著於變化無常的表相,謬誤便由此而生。
你若能對自心所見的表相,
不論它們是虛是實,始終不執不取,便是佛境。
26 外境本身並無過錯,因為執著才成障礙。
你若了知那執著外相的念頭,就是自性,
此念當下解脫。
一切顯現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整個宇宙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六道眾生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人的福報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下三道的苦境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貪瞋癡等五毒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自生的本覺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涅槃道上的善念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魔難障礙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各種淨念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無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觀得萬物光影交錯,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色無邊處定或識無邊處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35
即使證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一切色與一切空畢現於前,這也是心性的流露。
沒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27 正因自性無礙的本質,境相才能不斷生起,
有如大海及波浪本是一體。
因此凡是生起之現象,必將在心性內自然解脫,
不論你用多少不同的名相去指稱它,
由究竟觀之,心性不曾離開過一切而存在。
這一體性並非建築在任何有形基礎上的,
它雖是一,你卻無法由任何一邊而得其全貌。
它也不是存在某處的實體,因為它不由造作。
它也不是虛無,因它的光明及覺性光輝遍照。
它更不是各種形色,因為空性與光明是不可分割的。
當下此刻的自覺是如此空靈及實在,
雖有此覺照,卻找不到覺照的主體,
所悟實在只是被悟而已,一無實質。
只要據此修行,一切自然解脫,
我們的官能(五根)便能不受理性意識的干擾,
當下體認一切。
有如芝麻榨成麻油,牛奶攪成奶油的過程一樣,
不經榨壓,哪來麻油?不經攪拌,哪來奶油?
一切眾生雖本具真實佛性,
不經修持,如何證入佛果?
若肯修持,即使放牛郎也能悟道解脫。
他雖不了解其中學理,
仍能從經驗中一步一步地調練自己。
36
譬如有人親口嚐過糖的滋味,
哪裡需要他人解說其中滋味?
錯失本覺,即使班智達(博學之士)也墮入歧路,
不論他們學問何等淵博,通曉密宗九乘的次第,
缺乏證量經驗,所說難免以訛傳訛,
離佛地益遠。
一旦了知本覺,一切功德業報當下滅盡;
若不識本覺,一切德行或惡業,
終將累積為業報,在善惡二界中輪迴流轉。
只要你能識破自性中空虛的覺性,
善、惡、德、業,便不致落實成報。
就如虛空流不出泉水一般,
功德與罪業在虛空之境也無法滋生業果。
那自生的本覺方能觀照透視一切,
以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是如此深奧!
你必須熟諳自己的覺性。
這秘密教敕何等深奧!
28 何等奧妙!
「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
直接為人開示本覺,
這是為了未來眾生的利益。
此論雖精簡非常,
所有密法、要門、口訣,盡在於此矣!
我既已傳授此法於當世,仍另將它隱藏某處,
作為巖藏密法,
使未來善業成熟之人,有緣聞此妙法。
37
三昧耶 嘎嘎嘎
以上論述是開示人的當下覺性,
定名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
此文乃是鄔金教主蓮華生大士所作,
願這殊勝的解脫之道永不失落,
直到娑婆眾生畢竟解脫。
木牛年第八個滿月日,此巖藏定名為Rig-pa ngo-sprod gcer mthong rang-grol,取自
Rigdzin karma lingpa 傳承的Zab-chos zhi-khro dgongs-parang-grol。一九八五年
Vajranatha 恭譯為英文,一九九一年劉巧玲恭譯為中文,迴向眾生畢竟解脫。
三、口訣要義
蓮華生大士作 張志佛原譯
敬禮上師
余,甲珍女子措嘉,自髫齡起,即如影隨形侍奉化身鄔金蓮師,未嘗遠離。爾
時,上師將離藏地,赴羅剎境,余,甲珍女子,獻供金寶曼達,並行薈供輪,而白
上師言:「大哉上師,將欲離此,調伏羅剎,我等行將失怙。雖曾長時隨侍上師,然
今以一老嫗,實於臨終之際,乏決定信心。叩求上師慈悲恩允,賜我等一總持、明
晰、易行之口訣。」
於是大士答曰:
一、即身成就之要訣
淨心誠信諦聽之:
身要雖有諸要門,然皆不脫於三者:無作鬆坦與適意。
語要雖有諸要門,如持氣與持明咒,然皆總攝於斯旨:止語休息如啞者。
意要雖有諸要門,如緊鬆與內外觀,然皆不脫置心於:自然無作無亂境。
此心宛然非寂滅。若尋思此心是無,然如陽燄若恆照。若尋思此心是有,然無
形色與表色。唯畢竟空與明覺,此即汝之心自性。既能如是體認之,於此當生決定
38
信。說此即是見之要。
住此寂境無散亂,復無造作與持守,說此即是修之要。
爾時於六塵境中,無攀緣染著取捨,亦無希冀怖畏心,說此即是行之要。
無論何種猶疑生,祈求親傳之上師。勿住城邑聚落中,應住靜處而修持;捨棄
最深之執著,及與緊繫難捨者。若能如是而行持,此身雖為凡夫身,此心已同於諸
佛。
二、臨終與中陰境相
(一)臨終
處於臨終中有時,應當如教而修持:
地大融入水大時,身感沈重難負荷。
水大融入火大時,口與鼻皆感乾涸。
火大融入風大時,此身暖熱將盡散。
風大融入於識時,氣出如風入如喘。
此刻身感如山壓,復覺陷落於暗中,復次將感如墜空。
復顯自性現量境,光明驟現似錦緞,千萬日月虹光生,雷響餘震並相隨。
(二)實相中陰
復次自心將顯現,寂靜尊與忿怒尊,及諸種相之聖眾。身伴光輪遍空中,揮
舞武器而哮吼,打殺吽呸暴厲聲,如十萬日耀於空。
爾時內顯之本尊,提點汝莫離覺性,勿為擾動勿迷亂。
內顯魔障紛擾之,毀汝所得之覺受,出尖厲聲惑亂汝。
三、臨終與中陰成就要訣
當此之時應了知:
重壓之感非由山,乃汝四大正消融,切勿於此生畏懼。
陷落暗中實非暗,乃汝五蘊正消融。
感墜空中實末墜,身識分離息盡時,意識無依有此感。
所見虹光驟現者,實乃自性之本相。寂靜尊與忿怒尊,無非自心之顯現。種種
聲即汝自聲,種種光亦汝自光。切勿於此有所疑。
設若汝竟生猶疑,重將墮入輪迴中。若了此皆自顯現,以覺安住於明空,將證
正覺成三身;縱曾造業應輪迴,將亦不入輪迴中。
39
內顯本尊非由他,乃汝無亂現觀心。故於此時至要者,對內苦樂諸心境,及外
六入諸塵境,勿生冀怖緣執心。若能恆持於自心,將於中有證本來。此刻精勤無散
亂,保任修持為最要。
內顯魔障亦非他,無明猶疑習氣也。故於此時至要者,諸聲色光之顯現,種種
可怕怖畏相,勿為惑亂勿疑懼。剎那猶疑迷亂者,即入輪迴之業海。故當恆持於自
心,精勤修習令力圓。
四、投生中陰成就要訣
胎門現若天宮時,堅定勿為彼所誘。莫生欣求與怖畏,必免再生而證覺。
此刻不需佛加持,汝之覺性本成佛。此刻不受地獄苦,執著任運而滌除,輪迴
涅槃怖冀心,自根而斷盡無餘。證覺猶如水去沙,空離雲翳金除渣。
如空法身而自利;如空開展遍法界,報化二身為利他,隨心所及遍饒益。
五、咐囑流通
縱弒父母大罪人,若受此訣達三次,雖有業力之牽引,亦將不落於輪迴,得證
正覺定無疑。
縱汝多有甚深教,若無此訣之教授,流轉何處不可期,故離證覺實甚遠。
乃當恆修此口訣。並授誠信精勤者,其大根器之弟子,恆常憶持己上師,於口
訣生堅定信,其心安忍棄世緣,終一生行修持事。授彼上師之信印,授彼本尊之密
印,諸空行母之契印。
如我鄔金蓮華生,於一千八百餘年,承事無數大上師,請求口訣受教敕,習練
修持並教授。末見更有何教法,深遂過此心要者。
我行調御羅剎境,汝當如教而修持。汝將證覺本尊剎,應恆護持此口訣。
於時,寶上師放如日百寶光明,而赴羅剎境,隨而措嘉佛母證大解脫。佛母密
錄封藏此甚深教敕,並祈願曰:「願未來際,授予多傑林巴金剛,並利益廣大有情。」
覆答自解脫於臨終及中有際之口訣要義竟。
三味耶,密!密!密!
四、三密解脫金剛句
40
蓮華生大開示 金剛乘弟子黃海佛恭譯
行者首當以恭敬信解之心,離於猶疑,至誠祈請一切諸佛之總集者、一切三根
本之總集者、一切傳承法要之總集者:鄔金蓮華生上師,及其所持一切傳承諸上師
等。如是祈請已,承受加持力,復行此心要:
眼根現見所顯境,內外情器一切相。
顯而無我能所淨,轉成明空本尊身。
祈請欲自解脫尊,祈請鄔金蓮華生。
耳根現前所聞境,引生好惡分別執。
聲之性空離思議,不生不滅真佛語。
祈請聲空自性語,祈請鄔金蓮華生。
意念現前所顯境,煩惱五毒妄思憶,
任其起滅性不變,率爾歸元法身解(註)。
祈請覺自解脫尊,祈請鄔金蓮華生。
外所執境清淨已,內能執心自解脫,
於此認證明空體,祈請諸佛垂悲護,
眾生妄境皆解脫。
此中修持,以明覺為關要,不離蓮華生上師而安住,以達大樂之境。
附註:
於本寂之心中,起一念之初動外騖,於其最初起動之一剎那,古譯名為「率爾
心」,新譯則作「第一念」。於此一念初動之時,同時返照,而回歸本來之空寂,名
為「歸元」。今以順古故,譯作「率爾歸元」,若依新譯,則名「第一念覺」。此歸元
(第一念覺)之法,要須恆住體性,唯常覺照而忘覺照,方能念起即覺;覺無覺相,
念自解脫。非由捨念而解脫,若作捨念,即已落第二念中,復起分別取捨,隨染流
轉,云何解脫?故此第一念覺,即是恆住法身境界,自然解脫之法。
41
後記:
此教授由《七章祈請文》中摘譯而出,乃蓮師應比丘南喀寧波(虛空藏)之請
而傳,為伏藏師桑波札巴(善名稱)祖師所取出之伏藏。
五、密法攝要
蓮華生大士開示
敬禮上師!
爾時,丙午年十二月,於桑耶寺,興廣大薈供輪。比丘南喀寧波(虛空藏)、國
王赤松德贊、空行移喜措嘉(本智海王)、那南氏多傑敦炯(伏魔金剛)、王子木赤
贊普,如是五人,於大阿闍梨第二佛蓮華生大士之前,頂禮圍遶,獻寶曼達,而啟
白言:「大阿闍梨!密法之要在三昧耶戒,三昧耶戒之要在祈請上師,以是之故,仰
祈自生佛,哀愍我等及未來世有情,教授我等一具大加持、能令愚迷凡夫生勝信心、
能得上師本尊加持護念、言簡義具、便於晨昏祈請之偈頌。」爾時,大阿闍梨告言:
「諦聽,具緣心子!當知密法出現實難,有如烏巴拉花,時乃一現。過去迦葉佛轉
法輪時,未曾宣說,乃至過去八億四干萬佛,皆末宣說;末來諸佛亦不宣說。何以
故?以眾生根性末熟故。乃於往昔無量劫前,爾時有劫,名普莊嚴,於時有佛,號
現生上王佛,於其教法,首宣金剛密乘;復次,於今釋迦牟尼如來教法,再次宣說;
末來當於俱胝劫後,爾時有劫,名華嚴劫,於時有佛,號文殊生王佛,如我無異,
復宣密法。唯此三時,眾生根性純熟,故為宣說。除此三時,一切時中,密法均不
出現於世。是故於今已得暇滿人身,復入密乘門者,切勿懈怠放逸。
夫修密者,要需圓滿四法。若無此四法,則壞失三昧耶戒,乃墮惡道,受輪迥
苦。何以故?以此身心造諸煩惱,而證菩提,無有是處。何者為四?一者、於凡夫
身口意三門中,須有斷除業纏之教授;二者、於五毒煩惱熾盛時,須有了知五毒自
解脫之教授;三者、於心流逸時,須有了知希懼皆為障礙之教授;四者、於清淨守
護三昧耶戒時,須有如力士挽弓之教授。
復次,當知密法如優曇波羅花,非時不現,現亦不久。是故諦聽,於今已獲暇
滿人身,復入密乘之門,即身欲證菩提者,首要護持根本、支分三昧耶戒。欲護持
三昧耶戒,首要具足信進慧三者。若無信心,則不成密法之器;若無精勤,則將怠
墮於世法;若無智慧,則不解密乘見行之甚深差別。
是故,密法乃為具深信解恭敬之有情,而現於世。故於親傳上師,應視為真實
之佛,確信『唯上師真知我心』。須具如是信解恭敬,而祈請之。」
大士開示如是教授已,即授眾人《上師三身》等諸祈請偈頌,令一切具緣弟子,
42
恆時憶念而祈請之。
後記:
此教授原為蓮師巖藏《七章祈請文》之總序。《上師三身祈請文》即《七章祈請
文》之第一章。
《七章祈請文》為蓮師應南喀寧波等五大弟子之請,而傳授於彼等之教法,後
由桑波札巴(善名稱)大師所取出。桑波札巴之巖傳傳承,即依此而成立,而其傳
承祖師之次第,蓮師之後,即依本文所述五大弟子之次第而列,自南喀寧波以至木
赤贊普;木赤贊普之後,即是桑波札巴。而此傳承,於寧瑪巴中,影響亦極大,後
期發展之寧瑪六大支系中,如敏珠林、白玉等,皆由此傳下。本門教傳之傳承,亦
是由此而來。(可對照諾那祖師開示之歷代教傳祖師名號,但以時代及地域之語音差
別,所譯用字亦有異。)
參、讚頌祈請
一、諾那祖師親授蓮師讚
上師垂跡鄔金國,於海蓮中應運生。
稀有難逢求必遂,蓮華名稱十方聞。
空行佛母恆圍遶,我現至誠而祈請。
大力加持速降臨,決定賜我勝成就。
說明:
本祈請文原名《七句頌》。亦名《七金剛句祈請頌》,為第二伏藏王咕嚕旺秋所
取出之伏藏。據傳本祈請文乃於法界中自然顯現,並非人力所造,涵義深密,乃屬
「意之極密伏藏」。
二、上師三身祈請文
蓮華生大士開示 金剛乘弟子黃海佛恭譯
唉瑪呵!
法身剎土離戲論,三時生滅不可得。
無作任圓大樂身,無緣平等空悲心。
祈請上師法性身,祈請鄔金蓮華生。
大樂剎土任運成,具足身語意德業,
五智圓滿善逝身,悲心支分隨類顯。
祈請上師圓報身,祈請鄔金蓮華生。
娑婆剎土無垢染,大悲心起利生行,
隨應調伏諸方便,祈請過未與現在,
三世上師應化身,祈請鄔金蓮華生。
祈請傳承三世師,具恩根本寶上師,
寂忿無別聖本尊,勇父空行護法眾。
祈請上師總攝身,祈請鄔金蓮華生。
祈於現未及中陰,三時恆常作加持,
度脫輪迴苦海眾,速證本來無生藏,
勝共成就賜圓滿。
後記:
本祈請文為《七章祈請文》之一,乃蓮師應國王赤松德贊等五大弟子所請而傳
之教授,為伏藏師桑波札巴(善名稱)祖師所取出之伏藏。
三、蓮師咐囑啟請文
金剛上師諾那呼圖克圖不空海傳授
唉瑪呵(稀有哉)
法身普賢第六金剛持,薩埵婆伽釋迦大導師,
枯主無量壽佛觀自在,二無分別蓮師前啟請。
身之體性妙德炎摩主,語之體性馬鳴聲自在,
意之體性真實兮嚕嘎,如意上師寶尊前啟請。
最勝功德庇蔭兮嚕嘎,事業主體金剛孺童身,
妙母空行主尊圓滿王,頭鬘大力聖尊前啟請。
身色變現靜善忿怒相,語音微妙具足十二支,
心智緣念圓滿無有礙,空行最勝尊德前啟請。
授當來記及示隱法庫,慈心護念行者如愛子,
悲憫瞻部人民示咐矚,大恩化身聖尊前啟請。
憶念大恩無上師尊寶,祈如誓願護念而攝受,
當茲惡世唯依尊無他,仰祈鄔金化身悲眼視。
願以大力迴遮惡世爭,並賜智慧灌頂大加持,
恆增覺受證德之能力,具足大力弘教利群生,
即生而證圓滿佛陀位。
說明:
本祈請文原名《法身普賢讚》,乃由蓮師行傳《如意樹》中摘錄而出,為大伏藏
師鄔金秋吉德欽林巴所取出之伏藏。
四、蓮師聖德祈護頌
蓮華生大士開示 金剛乘弟子黃海佛恭譯
唉瑪呵!
西方極樂剎土中,無死怙主之悲心,
欲利瞻部有情眾,十方諸佛齊加持。
祈請三世一切佛,祈請鄔金蓮華生。
信度大河入海處,示現海島蓮華上。
自生力生無父母,利生而生非因緣。
祈請稀有自生尊,祈請鄔金蓮華生。
諸佛三身所化現,自生莊嚴與相好。
光明赫奕逾千日,化身任顯遍世間。
祈請化身勝嚴尊,祈請鄔金蓮華生。
諸佛之語所化現,出生無貪蓮華上。
妙語響嘯逾千龍,法音宣流利眾生。
祈請妙音獅吼尊,祈請鄔金蓮華生。
諸佛之意所化現,出生無邊大海中。
悲業迅疾逾電掣,密意深廣等空量。
祈請密意極明尊,祈請鄔金蓮華生。
諸佛功德所化現,聞名除苦如意寶。
如虹遍處別異顯,暫憶即入菩提道。
祈請功德遍現尊,祈請鄔金蓮華生。
諸佛事業力所現,廣行息增懷誅行。
善調難調煩惑眾,如星盈空難思議。
祈請事業海濤尊,祈請鄔金蓮華生。
利生事行遍十方,慈悲心眼顧瞻部。
祈於大地諸眾生,三時無間恆加持。
救脫輪迴大苦海。
後記:
本祈請文為《七章祈請文》之一,乃蓮師應王子木赤贊普之請,專為救護末法
業重苦深之眾生而傳之教授,由伏藏師桑波札巴(善名稱)祖師所取出之伏藏。
五、願求任成祈請文
王譯 孫譯
唉瑪呵 奇矣哉
西方極樂剎土中 西方極樂剎土中
無量光明大悲攝 彌陀激發悲願力
加持化現蓮花生 加持化身蓮華生
為利南膽有情眾 臨瞻部洲利眾生
具利眾生無斷悲 大悲利生無休息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藏王赤松德真後 始自赤松德贊王
法王傳襲無窮際 迄法王統末斷絕
三世源源而加持 三世無休祈加持
藏王唯一法王親 西藏護法王一友
護持正法無量悲 大悲護王法行者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現身鎮伏南西魔 身鎮西南羅剎口
大悲觀照漢藏眾 哀愍普視藏土眾
憫墜無明邪執 引導無明邪眾生
於難調伏勝調伏 權化煩惑難調者
大悲憫念無盡眾 大悲悲愍無休息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遭遇惡時污濁際 已達五濁惡世時
每朝每夕來利眾 晨夕降臨利藏土
乘日月昇沈來去 乘旭日輝詣茲境
上弦初十親示降 上弦初十親來臨
悲心大力利有情 大悲大力利眾生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五百劫濁鬥爭時 乃至五百濁爭世
一切有情沈五毒 一切有情惑毒麤
五毒熾盛作主人 自受煩惱五迷毒
不捨悲願垂加護 爾時我生大悲心
具淨信者悉救度 哀愍導具信天生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河索暴軍侵邊圍 蒙古可怖軍圍繞
尊上法輪遭險時 教令法輪瀕毀時
一心無疑而啟請 心勿疑豫敬祈請
烏金森簸八部眾 我與天龍八部眾
無疑敗退河索軍 卻彼軍眾無有疑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有情幻身生危病 有情幻軀壞病起
不堪忍受苦患時 難忍大苦所逼時
一心無疑而啟請 心勿疑豫敬祈請
烏金藥師無二尊 我與藥師無別故
非是壽盡決除障 定除夭傷非時死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四大災起大地壞 大種拂逆地精失
有情為諸饑饉迫 有情飢病所逼時
一心無疑而啟請 心勿猶豫敬祈請
烏金空行財神眾 我與空行財天眾
決定能除貧饑危 貧困飢渴除無疑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為利具緣眾開庫 為利有情取藏時
以無漏矢誓勇力 以無虛偽誠願誓
一心無疑而啟請 心勿疑豫敬祈請
烏金本尊無分別 我與本尊無別故
決定如子取父財 承受父財無有疑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欲詣山林秘密地 險僻林隘荒地中
若暴風雨雷阻途 雨雪風暴道途絕
一心無疑而啟請 意勿疑豫敬祈請
烏金地神親眷屬 我與威猛地祇眾
決定導引修行道 示導行人道無疑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若行曠野危險道 虎豹熊羆及毒蛇
恐遭虎豹熊蛇毒 曠野險隘猝相逢
一心無疑而啟請 意勿疑豫敬祈請
烏金勇士及護衛 我與勇猛護法俱
決定遣除惡有情 驅除毒有情無疑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因緣假合幻化身 地水火風災障起
若遭地水火風災 幻身瀕危極恐怖
一心無疑而啟請 意勿疑豫敬祈請
烏金四大佛母等 我與勇猛戰士俱
決定自息四大災 大種災自滅無疑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行經危險道路時 經行可畏險道時
若遭盜匪殺奪厄 殺劫匪盜所逼迫
一心無疑而啟請 意勿疑豫敬祈請
烏金具四手印意 我以四契印密護
能破兇惡野橫心 摧壞盜賊劫奪心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若人遭兵刑圍困 或為刑吏兵眾繞
鋒利器械苦逼迫 執持利刃臨身時
一心無疑而啟請 意勿疑豫敬祈請
烏金具金剛帳者 我以金剛帳幔護
兵刑器械立退散 刑吏驚退兵刃折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壽盡將欲命終時 若適命盡瀕死時
病苦逼迫四大離 離合苦逼若肢解
一心無疑而啟請 意勿疑豫敬祈請
烏金無邊顯化身 我為無量光化身
決定住生極樂國 定令往生極樂國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幻身散壞入中陰 假幻軀壞中有中
妄相中起苦迫時 迷境誑惑所逼惱
一心無疑而啟請 意勿疑豫敬祈請
烏金能知三世悲 我以知三世悲心
中陰妄相決定滅 迷境自然消無疑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或有緣及業力轉 復有為業緣所判
貪妄執著諸苦逼 迷境執實生苦惱
一心無疑而啟請 意勿疑豫敬祈請
烏金大樂王本體 我即大樂王體性
究竟能滅妄起苦 能令迷境苦盡絕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六道有情重苦逼 六趣大苦所逼惱
特於南瞻民眾苦 尤其西藏王臣苦
以極誠敬信解力 能以猛利誠敬力
一心無疑而啟請 意勿疑豫而祈請
烏金不移大悲照 我以大悲永顧視
啟請烏金蓮花生 祈請鄔金蓮華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遂欲賜成願加持
願離束縛眾弟子
急於解脫輪迴苦
心維口喚諸父母
晝夜六時恆祈禱
啟請烏金蓮花生
如願成就祈加持
如意頒
三世佛化蓮花生
一切大樂成就主
大力伏魔除障礙
殷勤懇切求加持
消除內外密諸障
如願成就祈加持
說明:
本祈請文為蓮師離藏之前,應王子木赤贊普之請而傳之教授,由伏藏師桑波札
巴(善名稱)祖師所取出之伏藏。
本文原名《願求任成頌》,往昔曾由前賢王家齊金剛上師及孫景風居士分別譯為
漢文。王譯義理通達深密,孫譯文意信實曉暢。故今將兩譯對照排列,以便讀者會
通。
又原文十八段,而王譯名為《蓮華生上師十九讚》,譯作二十段,然後二段乃其
另譯增補。第十九段為《七章祈請文》之第七章。第二十段《如意頒》,原名《三世
諸佛頌》,為大伏藏師鄔金秋吉德欽林巴所取出之伏藏,據稱此頌加持力極大,可單
獨誦唸此《如意頌》而作祈請。
六、消除障道祈請頌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祈請法身無量光
祈請報身大悲尊
祈請化身蓮華生
我師稀有變化身 降生印度聞者欣 親蒞藏土伏眾魔 住鄔金境廣利生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愍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身稀有事得見時 右結寶劍之手印 左結勾召之手印 開顏露齒而仰視
持如來種眾生怙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憨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正法珍寶得聞時 身顯光明具諸色 右手執持經藏篋 左手執持橛梵冊
諸深密法心憶持 陽雷學窟之智者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愍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立名勝具誓尊時 勝無垢處樂靜修 於彼印藏二國間 垂賜加持降臨時
名香芬馥瀰漫山 雜花青蓮冬亦生 甘泉菩提甘露汁 於彼安樂殊勝處
勝生妙相著法衣 右持九鈷金剛杵 左手執持寶食篋 內中盛滿赤甘露
立名空行勝具誓 面見本尊得悉地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愍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建立如來聖教時 雅山林中正修行 供橛擲入虛空界 舉金剛印而揮舞
揮舞擲於旃檀林 火焰熾然海亦枯 昏冥外道遍地燒 於夜叉林碎為塵
無有等倫伏魔者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愍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鎮伏羅剎婆口時 幼童身著變化服 稀有妙色容顏殊 豎髻頭髮色黃澤
適達十六齡形相 帶著種種寶嚴飾 右手執持精銅橛 鎮壓魔羅羅剎口
左手執持楞伽橛 於意樂子作擁護 頭上帶持鐵製橛 與本尊天無有二
無二化身瞻部嚴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愍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欲調毗舍遮境時 於彼火聚坑地上 成為充滿香藥海 坐蓮華上若寒慄
於蓮華中垂眷念 其名亦稱蓮華生 乃正覺尊親降臨 如是化身誠稀有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愍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西藏日光普照時 具信眾生為導師 隨所應化而現身 於藏喀拉之峰巔
名為敵天勝近事 地為擦地火淵中 天優婆塞具憍慢 立名二十一勝士
從芒宇境佈慈雲 垂賜四比丘悉地 無比超勝持明尊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愍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於吉祥母吉祥原 立名十二堅牢母 藏地喀拉峰巔上 立名貢噶夏墨擋
泥淖天子道場前 立名塘拉雅須擋 於彼郝薄山峰上 立名一切五羅剎
大天一切毗舍遮 或有供獻命之藏 或有願護佛聖教 或有誓為僕役使
咒術神變大威力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愍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殊勝正法佛聖教 猶如勝幢建立時 建桑耶寺名任運 究竟法王之密意
殊勝大士有三名 一名蓮華之生處 一名貝嘛桑拔瓦 一名海中生金剛
密名金剛猛威力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愍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桑耶欽浦修行時 迴遮惡緣賜悉地 安置君臣解脫道 破滅色祟笨教法
開示法身無垢寶 安置有緣於佛地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愍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次復住詣鄔金境 此時鎮壓羅剎口 成人尊中大稀奇 行事難思未曾有
威德神變大勢力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愍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唵阿吽班渣咕嚕啤嗎悉地吽
具足三密引導眾生主 斷一切障三界持地尊
得勝悉地大樂殊勝身 修菩提中障礙定消除
願以大悲加持我 哀愍我等引入道 眷念賜我勝悉地 力除我等諸障礙
外來障礙於外除 內發障礙於內除 密障法爾自消除 恭敬頂禮願皈依
說明:
本祈請文由伏藏《如意寶珠》修持教授中所摘錄而出,為大伏藏師鄔金秋吉德
欽林巴所取出。
七、祈請發願文
金剛乘弟子覺海恭譯
心之金剛根本智慧界,極無聚散蓮華顱鬘尊,
無別遍主具德之上師,由衷祈請唯願垂加持。
見其身相世間迷境斷,聞其密語大樂智慧生,
念以哀慕輪涅怖畏奪,具是勝德上師祈垂悲。
我與如我無怙苦難眾,沈淪苦厄輪迴大海中,
除依怙爾別無皈救者,此淨願處即是速成藏。
此際病魔魑魅之害等,一切修法違緣盡息除;
福壽祥富教證功德等,一切善聚順緣令圓滿。
深精究竟出離菩提心,相成本尊音聲為密咒,
意即法性本淨任運成,由金剛徑速證勝成就。
若於現生不昧勝義諦,命盡光明現前得親見,
實義蓮師任持而不失,自性法身界中令解脫。
復若二執迷亂而隨轉,中陰境相容或顯現時,
大恩上師蓮華金剛佛,願率勇父空行來接引,
韶樂悠揚天華如雨降,囑語心子來此吉祥山!
為我授記地行剎土名,引領我至聖地蓮華光,
且共持明空行諸眾俱,無上密乘成熟解脫道,
方便善巧常行永不退,以故速證四身究竟位。
復願無私教法盛興揚,持教尊眾百劫常住世,(註一)
瞻部諍劫衰損願盡息,圓劫新興喜宴願廣成。(註二)
要之自今至證菩提間,其德上師如意寶王尊,
恆住我心蓮上不暫捨,賜成輪涅善聚大吉祥。
附註:
一、無私教法:由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及第一世蔣貢康楚羅卓泰耶二位尊者為
主而發起之宗教革新事業。其主要精神,為不於任一宗派、任一教法心存成見,不
於自宗存偏私,不於他宗作排擠。是故二位尊者曾遍學一切宗派之所有教法,復將
之無亂無雜如應傳與各宗派之上師,故博得「一切上師之上師」之尊稱。現今西方
佛教界通常將此事業譯為「無分別運動」或「不分宗派運動」,但此名稱與原意不合
,且易造成混亂教法之誤會。
二、於目前此一小劫中,當減劫之初期,彼時瞻部洲人之法、財、願、樂四種
受用,悉皆具足圓滿,故稱為「圓劫」,為期有一百七十二萬八千年之久,其中於人
壽由八萬四千歲減至六萬歲時,有拘留孫佛應化於世。而於減劫之最後時期,此時
南膽部洲人之法、財、願、樂四種受用中,僅能具足其一,得其一即不可得餘三,
稱為「靜劫」,為時有四十三萬二千年之久,其中於人壽減至百歲時,有釋迦牟尼佛
應化於世。
後記:
本祈請文原名《向上師鄔金仁波切祈請發願文,名為如願成就之喜宴》,為第一
世蔣揚欽哲旺波(文殊悲智自在)尊者所作。
肆、講解釋義
一、《即身成就簡要之法》講解
蓮華生大士開示即身取證簡要之法
一九九三年四月智敏上師於美國紐約及德州講
因果業報,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先尋擇金剛上師,以
為依止。虔誦四皈依,誓心不退。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淨戒,以立根基。
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次習禪定。內觀自心,本來清淨。修深般若波羅密,
了知諸法。猶如夢幻。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制。緣境違順,塵
影好醜,不起愛憎。惟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
性,即是成佛。
因果業報,須信非虛。
學佛首先要相信,「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如果不相信因果,就不相信今天所
受的種種苦樂,是過去所做善惡業的結果,也不會相信今日積聚福德和智慧的資糧
,未來就能獲得超出輪迴、成佛的果位,就不可能修行,也不會相信佛所說的法。
即使皈依了,如果在內心不相信有因果業報,也不是真正佛的弟子。
諸位今天還在六道當中生死輪迴,要相信是因果業報纏縛的關係,所以生死、
苦樂、來去都不自在,而這個因果和業報,都是自作自受,並非如外道所說,「由上
帝或是鬼神所主掌。」
不但小自個人的生死苦樂是因果的關係,大而山河大地,乃至整個法界,祇要
是在可見、可聽、可聞、可想的,無不在因果的範圍。外在的因果,顯而易見,如
種一粒稻子,就可以長出很多稻子,不會長出麥子,但眾生生死業報的因果,則不
易為一般人覺察相信,所以世人看到好人受苦報,惡人反而在享樂,就要懷疑到底
有沒有因果,要知道好人受苦報,那是他過去所種的惡因,今已成熟,所以先受苦
果,今日所做好事,或因為善因薄弱,或是善緣未熟,所以要待來生,才受善報,
同樣的,惡人現在享樂,是因為他過去種的善因,現在成熟;現在做惡,由於業緣
末熟所以顯不出來,但是未來一定會受惡報,逃也逃不掉。
以一個比喻來說明,就很清楚,好人受苦報,好比過去種荊棘,現在種桃子,
荊棘已成熟,桃子則要末來才會成熟,惡人現在受樂,如過去種桃子,現在已成熟
,但現在種的荊棘,未來也一定會成熟的,所以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
報,時間未到。」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的建議你若有現今的各種福報,那是過去
的善因所聚,趕快進行再投資做善事及修學體性法門圓滿福慧二資糧追求慧命的成
就。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
各位不妨問問自己,為什麼生到這個世界來?死了以後要往那裡去?(按照中
國人的共認,祖宗死了都去做鬼了,各位有沒祭祖或祈禱鬼或神)相信百分之百的
人都沒法回答這個問題,甚至不敢想這個問題,但是,這是自己最切身的事,怎麼
能夠不弄清楚?
這種事情,不是祇會發生在我朋友身上,死亡隨時都會來,自古以來,沒有一
個人不死的,而死法各異不論你活著的時候有多威風,是皇帝、是英雄都沒有用,
而不見得年輕人就不會死,大家不妨到殯儀館看看,有多少人是年紀輕輕就死了。
所以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那麼該怎麼辦呢?蓮華生大士說:「應求解脫」。什
麼叫做解脫?解脫就是要從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的鎖鏈伽鎖中解脫出來,佛說我們
每一個眾生,從過去數不盡的歲月以來,就在六道裡面不斷生死輪迴,六道就是天
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鬼道、地獄道,各位過去生死的次數,用電腦也算
不清,死的骨頭,堆起來比兩個地球還大,流的眼淚比海還要深,所有的痛苦都受
過,現在好不容易投胎做人,還要再糊塗下去,繼續輪迴受苦嗎?所以應該尋求辦
法,從這個輪迴生死的鎖鏈解脫出來。
先尋擇金剛上師,以為依止。
要求解脫,祇有學佛才有可能。但是釋迦牟尼佛已入涅槃,要學佛在顯教,是
皈依佛、法、僧三寶,在密宗,則是皈依金剛上師,而金剛上師總攝佛、法、僧三
寶的功德度眾生。但是要遇到合格的金剛上師並不容易,所以要「先尋擇金剛上師
」。也就是金剛上師是要經過尋找和選擇的,不是隨便遇到一個自稱是密宗上師的人
,也不分辨他是否真的有傳承,傳的是正法還是邪法,就胡亂皈依,要知道,學密
宗如果皈依了假上師,即使修法有覺受,死後還是和假上師一起墮金剛地獄,因此
不可不小心。
怎樣判斷一個合格的密宗金剛上師呢?至少要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一)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必須具有從釋迦牟尼佛,一直到他自己,
沒有間斷的傳承灌頂,並且經過他的金剛上師許可,批准他傳法,並持
有大阿闍黎灌頂,才可以傳法。
(二)他必須通達顯密的根本教理,並嚴持戒律,對於所傳的密法,從開始到
圓滿,其中一切內容、道理、辦法和重點都一清二楚,所傳的法必須完
全正確,不能有個人或他人的妄想在內,並且能以種種方便,讓弟子了
解他所傅的法。
(三)他必須發大菩提心,他的心與他所傳的密法,一切都要為眾生,為了發
揚佛法,不能有其他的心。
至少要符合以上三個條件,才能夠算是合格的密宗上師,要皈依這樣的密宗上
師,才能脫離生死輪迴的鎖鏈,獲得解脫。
● 補充說明(事師五十頌之密宗上師條件)
「具戒忍悲智,尊重無諂曲,了秘密儀軌,博閑諸議論。善達真言相,曼荼羅
事業,契誕十真如,諸根悉清淨。」
釋:有智慧的阿闍黎須精持顯密戒律,有悲心、智慧、自尊自重、不諂不曲,
對於顯密經典教理,必能了知成佛最究竟之體性法。
上師對於真言事相,壇城建造修法作業,均須通達,如加持開光、觀想入定、
定心指導、真言、念法.....等並證入本體,通達法性與起用的大悲事業,六
根不染六塵。
虔誦四皈依,誓心不退。
四皈依的意義,就是皈依上師、皈依諸佛、皈依正法、皈依聖僧。皈依的目的
,是要依止佛所教導的般若波羅密多方法,來止息讓我們不斷生死流轉的妄念,不
再造讓我們繼續輪迴的因,脫離生死的束縛,進而顯露我們本有的佛性。
在密宗,以皈依上師為第一,因為佛陀已入涅槃,雖然有經典法寶仍留在世間
,但若無上師的教導、上師傅授的口訣,五藏十二部經藏要由何而入?什麼法契自
已的根器?恐怕窮年累月鑽研,所得祇是對佛經的誤解和盲修瞎練。上師不但擁有
清淨的傳承加持力,並擁有從釋迦牟尼佛以來歷代祖師修行經驗的結晶和口訣,這
些在末法時代是十分難得的,所以密法認為上師總攝佛、法、僧三寶的一切功德,
因為上師代表佛陀住世度眾生,口中宣揚無上佛法,心心念念行佛陀利生的事業,
所以密法最重視對上師的皈依與信心,因為上師是引導你脫離生死苦海,即身成就
最重要的人。
我們誦經皈依,不是嘴唸就可以,是要身、口、意三業都皈依,日常生活的生
活行為、言行舉止,乃至於心念都要留意是否合乎佛法的要求,佛法是覺悟的大道
,如果生活中仍充滿貪瞋癡慢妒五毒,就和皈依佛法是相違背的,生死輪迴和煩惱
的苦就沒辦法停止,必須依照上師教導來調伏身口意,才能從佛法中獲益。
我們皈依了之後,要堅定信心,永不退轉,福德和智慧資糧才能累積,解脫和
成就才有可能,否則一如爬一座高山,今天向上爬十公里,明天又向山下退十五公
里,不但到不了上頂,自己也會愈來愈沒信心。不是師父教你的方法不靈光,而是
你沒有照師父教你的方法不斷精進,如果連皈依上師、佛、法、僧的信心都退轉了
,身、口、意不照佛法的要求來做,怎麼可能沒有痛苦和煩惱呢?
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
皈依了之後就要發菩提心,他就是我們眾生不斷和色、聲、香、味、觸、法六
塵攀緣的生滅心,改革為對於六塵不分別、不愛惡、不取捨的不生不滅心,如果能
改革成功,便是見性成佛,所以發菩提心的一面是要發起自覺心,不再讓煩惱無明
纏縛自己,要念念恢復自己本有的智慧和佛性,但是這樣自覺還不夠,頂多是到阿
羅漢的程度,即使自己解脫生死,獲得了自在,但是自己的父母、親友、以及宇宙
當中的眾生,仍然在痛苦之中,並沒有因為你的解脫而對他們有所改善。事實上,
我們從億萬世的生死以來,幾乎每一個眾生都做過自己的父母,對我們付出無私的
愛,我們怎麼可以自私地獨享樂,不顧他們的痛苦呢?所以從一皈依起,就要發起
積極的利他心,以各種方法,幫助所有的眾生也脫離生死輪迴的痛苦,這就是菩提
心的另一面,也就是「覺他」。
在心中發起自覺覺他之心,就是發大菩提心,不但自已解脫,還要一切眾生都
解脫,不但自己成佛,還要一切眾生都成佛,皈依後,依此發心而行自覺覺他的大
願,廣度宇宙當中一切有情,最後就能使整個宇宙達到圓滿的境界,這就是覺行圓
滿的佛陀境界。
嚴持淨戎,以立根基。
戒律成立的目的,是使佛弟子不再造輪迴生死的業因,而達到身、口、意三業
的清淨,才可能解脫生死的束縛,所以比喻學佛修行像蓋大樓,戒律就像是地基,
如果地基不穩,或者有裂痕,大樓就可能崩裂、倒塌,譬如如果學佛之後,仍然造
殺、盜、淫的惡業,死後就要墮地獄,身心極為痛苦,怎麼可能解脫成佛。五戒是
不墮惡道,保住人身的基礎,菩薩戒是廣利有情,成無上菩提,不墮小乘寂滅境界
的基礎。而密宗十四根本戒則是即身成就,不斷上師、傳承、本尊三昧耶加持、不
墮金剛地獄的基礎。
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
我們為什麼會有生死?人的生死是由什麼原因來演化的,使得我們無法停止呢
?就好像一棵樹的根滋養這棵樹一樣,生死輪迴的根在那裡,它靠什麼滋養,我們
才會不斷地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呢?
佛陀最初說法說的就是十二因緣,它不但說明了造成生死輪迴的原因和根本從何
處發生,也提出了解脫生死輪迴的方法。
就好像捉賊要知道賊在那裡?我們要解脫生死,就要知道生死根本在那裡。佛
陀告訴我們眾生所以生死輪迴的根本,是由於十二因緣的生滅流轉所造成,因此,
若要解脫生死束縛,也要從觀十二因緣還滅,也就是讓他不再生滅才有可能。
什麼是十二支因緣?
1.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法界的真相,而起了迷惑,就好像我們睡前一念還醒
著,後一念迷糊,就脫離現實,進到夢中的虛妄世界裡,我們的不明白法界
真相已無量世,可說無始以來就如此的。
2.行:由於不明法界的真實,所以對虛妄的假相起了執著和欲求,起身、口、
意種種造作的惡業。
3.識:這些業的力量,都藏在我們第八識「阿賴耶識」中如倉庫、如電腦總機
,我們根據阿賴耶識中業的善惡,而墮入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或天、
阿修羅、人三善道。
4.名色:就是初入胎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尚末形成,祇有精神和
物質。
5.六入:就是胎內長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並具有接觸、接受色、
聲、香、味、觸、法六塵的能力。
6.觸:出生後二、三年開始接觸世界。
7.受:由於有觸,就開始有苦樂的感覺。
8.愛:對苦的感覺厭惡,想要捨棄,對樂的感覺則愛著,想要追求。
9.取:為了取得所愛的人、事、物,如財富、名利、權位等,而在身、口、意
起了種種追求造作。就此又種下種種惡因所謂受就是苦。
10.有:由於追求取得,而又造下種種善惡的業,納入阿賴耶識,成為再投胎、
輪迴、生死的因(種子)。
11.生:阿賴耶識就像倉庫一樣,儲藏了我們善惡業的種子,這些業就是一種無
明執著的力量,推動我們在此生死亡後,再去輪迴投胎繼續另一生,如此不
知何時才能休歇的追求。
(今天我向各位說佛法,暫以人做對象,如惡因太重、不學佛、不知懺悔,
連入人胎也有困難,多數的人必入鬼、畜、地獄道。)佛陀在郊外回答弟子
所問故事。
12.老死:由於生的業力被追求造作的生滅取捨所耗盡,所以色身又會衰敗老化
,而在生的業力耗盡時,就會死,但是如前所說,由於在生時所造的業,使
得死又是新的輪迴開始,永無窮盡。
以上是十二支因緣的生相,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十二因緣是由無明而演生出來
,成為眾生生死不已的根本,要斷生死的根木,而獲得解脫,就要明白宇宙法界的
一切現象,原來是由因緣所成,如夢幻泡影的,那裡可以追求造作,分別愛惡取捨
的呢?這就是明生死本,也就是明白從十二因緣鎖鏈中解脫的方法。
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
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
則老死滅。」也就是說,祇要破除無明的愚痴,就不會再起執著和欲求,所以行滅
,祇要無明滅,其餘十一支都不得不滅的。華藏祖師說:「修行之道無他,唯有革心
而已。」
次習禪定,由觀自心,本來清淨。
明白了十二支因緣的道理後,就要學習禪定,因為只是明白十二支因緣的道理
還不夠,我們的心念十分散亂,無始以來就被外境和內心的色、聲、香、味、觸、
法六塵帶著跑,一剎那也停不下來,如果生滅的心念無法停止,十二因緣的任何一
支都無法不讓他生起,即使了解十二因緣的道理,生滅心停不下來還是要輪迴。
禪定是什麼?簡單地說:「停止自心對六塵不斷攀緣的妄想,以清淨的般若智慧
,觀照自心法界的實相。」當我們明白十二支因緣的道理,要有個修行的下手處,
十二因緣每一支都是由心的生滅而成立,要拔除生死根本的無明,當然要從觀心開
始,所修禪定的第一步,就是觀心,蓮師說:「內觀自心,本來清淨。」也就是我們
定下心來,心不向外攀緣時,去觀照我們心的本來面目,什麼才是本來的心凡是會
進出我們內心的事物都不是本來的,叫做客塵,我們心中常給各種想法佔據了,都
不是本來就有的,把這些想法通通放下,就可以發現我們真正的心是本來純淨的,
所以不清淨是因為我們把這些本來不屬於自心的客塵誤認是自心,才以為心受到污
染,如果從十二因緣來看,從無明到老死的十二支都不是自心本有的。
修深般若波羅密,了知諸法,猶如夢幻。
怎樣才能觀照到自心是本來清淨,不受污染的呢?就是修「深般若波羅密」。這
句話直接翻譯的意思,就是修甚深的智慧,以達到不生不滅的彼岸,由此可知,修
深般若波羅密是要凡夫生滅心,改革為諸佛不生不滅心最好的方法,十二因緣的根
本是無明,由無明生起了十二因緣的生滅相,要斷除十二因緣每一支的生滅,以及
破除生死根本的無明,也是要修深般若波羅密的無上甚深智慧。
要怎樣修般若波羅密呢?蓮師說:「了知諸法,猶如夢幻。」也就是說,要明白
宇宙當中一切事物,包括你身心以外的世界、眾生,以及你的身心,沒有一樣不是
如夢如幻的,沒有一樣是實在的。
諸位試想,就時間來看,過去你認為真實的,現在回想是不是如夢如幻?今天
你認為真實的,明天也會如夢如幻,小至人生的每一天,大至宇宙星球的生成毀滅
,無不如此,如果你認為真實,你能夠把昨天拿出來看看嗎?這是宇宙法界的真相
,要認清真相才能夠破除無明的愚痴,無明就是不了知法界一切本來如夢如幻,所
以才會從本來清淨無妄的自心,生出一念有外境可得的妄想,而形成隨著妄想輪迴
生死的阿賴耶識,而眾生都把這個已受污染的心識,當作自己,造種種業,來延續
加強它,永無止期。
心不執著,身隨所安。
如果了知一切如夢如幻,自然內心對萬法不曾產生執著,不安是由執著而起,
如果知道一切都是如夢如幻,身心都不會為了夢幻的事而起煩惱,所以身心的煩惱
滅輕了,甚至沒有了,身心就安定了,不再煩惱恐懼。
如果以十二因緣來看,從無明到老死的生滅,都是由執著如夢幻一般的塵相所
推動的,如果了知諸法如夢如幻,對諸法不再執取,那麼無明到老死的十二因緣,
好像猛火不再加薪就會熄滅,又像毒草不再灌慨就會枯死,如果了知諸法如夢如幻
,對十方三世的諸法都不再執取,輪迴才可能停止,才能得到身心真正的大清涼、
大安樂。
妄念起時,勿隨勿制。
如果已徹底了知諸法如夢如幻,就明白自己心中所起的一切念頭,都是如夢如
幻,不要被它牽著跑,也無須刻意去壓制它,因為如果被它牽著跑,就是落入無明
緣行的十二支生死輪迴中,刻意在壓制它,就是不明白它原是如夢如幻,而當它實
有,仍不脫無明的範圍,所以要勿隨勿制,了知它如夢如幻而既不隨念起行執取,
落入生死,也不要刻意壓制,落入無明。
塵境違順,塵影好醜,不起愛憎。
所以對一切外境心念的塵相,無論是違境或順境,無論順心或拂心,因為了知
如夢幻,就不曾起欣喜或厭拒的心,心中一有愛憎,就是當它真實,起了無明、行
識等十二因緣生滅心,就不能解脫生死。
惟常覺照而忘覺照。
這樣修般若波羅密多,覺照萬法如夢如幻,最後連修深般若波羅密多這個覺照
的念頭也沒有了,如果還有覺照的想法,就是萬法都不執著了,卻仍把一個般若波
羅密多法當作真實而起了執著,叫做法執,佛陀說:「我教如舟。」如果已到了彼岸
,就應捨舟登岸,如果執著在舟上不肯下來,就到不了彼岸,但是如果尚未到岸就
捨舟,就仍會墮船漂流在生死大海中。
佛心自心,本自如如。
釋迦牟尼佛成佛時,以天眼觀察法界一切眾生,舉手觸額三歎說:「奇哉奇哉,
法界有情,無不具足如來智慧德相,祇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執著,
則清淨智,無師智,自然現前。」這就是說,法界一切有情的心,本來都是如佛一
般清淨的,如佛一般的智慧德相,也是本來具足的,祇是由於起了無明妄想的種種
執著,所以不能明白證得本來清淨圓滿的本心,如果能修深般若波羅密,了知諸法
,猶如夢幻,遠離身、口、意一切妄想顛倒執著的作業,則本來清淨圓滿的自心就
會現前,這清淨本心,佛和眾生是沒有兩樣的,所以說「佛心自心,本自如如。」
也就是指眾生本來清淨的自心,是和諸佛的心相同的,都是如法界的真實體性一般
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垢不淨的。
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眾生無始以來都把這個能藏一切無明業力的阿賴耶識當作自已,所以為了一個
虛妄的「我見」造種種業來滿足自己,因此終不能脫出十二因緣的束縛,完全是為
了一個「我」在作業,如果修深般若波羅密,由於了知諸法如夢如幻,自己也如夢
如幻,就不會再執著「我見」,認為真的有一個「我」,如果如心經中所說,「聖觀世
音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自性歸空。」就是「我見」破盡了,
當我見破盡,對萬法的體證,也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不異真如境界,
那麼心即是境,境即是心。遍法界無非無妄本真的法性,就是「心、佛、眾生三無
差別」的佛境界,到了這個境界,乘著初皈依所發的菩提大願,並不入小乘的涅槃
,而是盡未來際,像摩尼寶珠一樣,隨一切眾生的心念而現無量身度法界一切眾生
成佛,祇要法界還有一個眾生,佛陀的度生事業與隨類示現是不會停止的。
二、《口訣要義》講解
主講者:慧華金剛上師
時間:佛曆三0二二年(公元一九九五年)春節
地點:諾那.華藏精舍台北總舍
蓮師之《口訣要義》極其殊勝,值得大家再三閱讀,並牢記在心。此篇開示之
究竟處,著重時時安住體性,如如不動,不為塵染,不為識移,超越空有,究竟解
脫。任何對治法門,皆為六識作用,並非究竟,唯有直觀心體,不取不捨,即為直
修體性法門。
此口訣包含即身成就、臨終成就、實相中陰成就、及投生中陰成就,等於所有
成就口訣,皆已攝於其中。
蓮師首先開示即身成就之要訣:身之要門,一般有毗盧七支坐,乃至其他各種
坐姿,但不管何種坐姿,總以輕鬆自然為要。語之要門,一般修持的方法如持氣、
持咒等,但總以止語休息為要。縱使持咒,或高聲持、或低聲持、或金剛持、或默
持,皆是如幻而持。若欲得入正定,則應如幻默持,乃至若能直住心體,則亦可不
持咒,因一切咒、一切法,皆為顯現自性本體,若能直持自性本體,則已持一切咒
、已修一切法。意之要門,一般修本尊觀、外覺、內覺、直覺等,但總以直住任運
、無作、無散亂之自性本體為要。
見之要門,在於認證「空與覺合即是心之自性」。說心是有嗎?但卻沒有顯色、
形色、或表色。顯色是指色彩、明暗、光影等,以其顯現為色;形色是指長短、方
圓、高下等,以形量為色;表色是指取捨、屈伸、行住坐臥等,以其表彰為色。心
既無色彩明暗,無長短方圓,也沒有屈伸行住,因心非色法故。但是,非色法就是
空無嗎?然而心卻如陽焰般,看似存在;又念念相續不間斷,看似恆有。然則,心
是什麼?說無,不是全然無,而是畢竟空、真空;說有,不是真有,而是本覺性的
如幻顯現。空與覺合,就是心的本來面目,也就是真正的自己。於此認證,生決定
信解,即是見之要門。
修之要門,即對此「空覺不二」之境,不造作、不持守、不散、不亂,任運安
住。
行之要門,即安住此境,六根不攀緣六塵。因不染故不分別,不分別故不受惡
,不愛惡故不取捨,不取故無希求,不捨故無恐懼,無希求怖畏即無罣礙,即是超
越顛倒。依之而行,即得究竟涅槃。
平日修持,若有任何疑惑,皆應祈請親傳上師加持。真正有心修持而欲得大成
就者,應遠離城邑聚落,尋求靜處,專心閉關修持。除了捨離外在的塵緣,以及捨
離相愛最深的人,更重要的,是要捨離內心的牽繫、攀緣、與執著。若能如是修持
,則即此凡夫之身,其心必能證得等同諸佛之證境。
按著蓮師開示臨終成就之要訣:臨終之際,四大分離,從外相上來看,地大融
於水大時,身感沈重,難以支持;水大融於火大時,口鼻皆感乾涸;火大融於風大
時,身體暖熱盡散;風大融於識大時,氣息將絕,呼氣如風,吸氣如喘。而此時臨
終者內在之感覺,會感到身如山壓,復感陷入黑暗中,然後感到墜入空中。行者當
知:感到如山重壓,是因為四大正在分離;陷入黑暗的感覺,是由於五蘊消融;而
墜入空中的感受,正是氣息已斷,心身分離,心無所依的緣故。蓮師開示是如此簡
短,但實際過程,卻並非如此簡單。如四大分離,地融於水,將感到身如山壓,內
識所見如陽焰;水融於火,將感到波浪滔天,內識所見如煙霧;火融於風,將感到
火焰衝天,內識所見如螢火;風融於識,將感到暴風狂嘯,內識所見如燈火。過此
之後,識入中脈,又有「顯、增、得」三個階段;初時瞋恨之心消融清淨,則內見
如秋月清澄之白色光明,是為「顯現」;次則貪愛之心消融清淨,則內見如日之紅色
光明,是為「增長」;最後愚癡之心消融清淨,則內見如黎明前之黑暗,是為「近得
」。過此之後,身心分離,則如墜空中,此時將短暫失去知覺。再次醒來,則是自性
光明顯現,如日、如月,並伴隨如雷巨響。凡此種種臨終情境,平日就應熟悉於心
,捨報時自然不會驚怖。屆時臨終,感到重壓時,即知自己將要離此世間往生;陷
入黑暗時,了知自己五蘊已消融;見白、見紅、見黑,即知自己三毒已淨;墜入虛
空時,亦知自己的心已不再為色身所束縛。當此之時,如月之自性光明顯現,或強
光驟現,如千萬太陽,於此,當了知此皆自心本有光明,為內心之光明外顯;而種
種如雷巨響,亦是自心本有的音聲。
特別要了知一點:此等臨終境相,並非僅於臨終才顯現。若行者勤修體性法,
福慧因緣具足,則於禪定中,亦會如是顯現。先是以肉眼見如陽焰、煙霧、螢火、
燈光之「空色」,接著見白、見紅、見黑,最後自性光明顯現。但我們已知「顯現」
時是要瞋心已清淨而見白光,「增長」時是要貪心已清淨而見紅光,「近得」時是要
癡心已清淨而見黑暗,所以在禪定中要想到此境地,必須要平時就要清淨自己的三
毒,等到自己三毒都已完全清淨,則自然能到此境地。如何清淨三毒?安住體性不
動,觀世間如幻。若知如幻,還有什麼可貪、可瞋?即使自己的殺父仇人站在自己
的面前,也不會生起絲毫的瞋恨之心。
不管於臨終之際、或於禪定中,當自性光明現前時,這是最重要的一刻。此時
應認證此即自己本有的真心,切勿存絲毫疑惑。若有所疑,則將錯失成就的機會,
而繼續輪迴。故此時必須認證此即真正的自己,以自己的「覺」安住於此明空之中
,則剎那之間,自性母光明便與法界子光明打成一片,是為「母子光明會」,證得法
身成就,乃至三身成就。
倘若於臨終之際,自性光明現前而不能認證,則將進入中陰階段。故接下來蓮
師開示實相中陰成就之要訣:中陰所顯的寂靜、忿怒諸尊,及種種武器,打、殺之
聲。如千軍萬馬而來,又有如百千日月之強烈光明或火焰,此皆自心幻顯,無須畏
懼逃避。若避入黑洞、茅蓬、山崖等處,即墮入地獄;若逃向闇淡光明,則入六道
輪迴。此時應保持自心如如不動,一切境界現前,皆知為體性所顯,不取不捨,無
求無懼,住於如如不動心,恆常保任持守,不散不亂,而契入體性。或是作念投入
諸佛強烈光明火焰中,則亦可往生諸佛剎土,證得報身成就。
蓮師又開示投生中陰成就之要訣:若在中陰時期,見到天宮,亦不可進去,因
為所有的胎門,大都是變化顯現成眾生最喜歡去的地方。故應安住於不動心,不取
不捨,則能不受後有,得證菩提。 華藏祖師亦曾開示:臨終時六道有情化已逝世
之親友來迎接,若與他們打招呼談論,立刻會被其牽引而墮輪迴;應當令他們隨自
己念佛、持咒,並告訴他:等我成就了再來度你。若是修行人,在臨終或中陰時,
見到佛來接引,亦不隨佛去,因為求接引的心為化佛,若隨他去,則生於化土,為
帶業往生之境界,一定要落階級;故應求佛放光加被,令自己安住甚深禪定,契入
實報莊嚴土;若是禪定功深,自性現前,與法性打成一片,即能匯歸毗盧性海,究
竟涅槃。但若禪定工夫不到家,則應求佛接引往生,或如《夢幻生死》所示而選擇
胎門,以本尊身而入胎,乘願來度眾生,則是化身成就。
要之,若能安住體性,則不論於何種階段,都能究竟成就。若不能安住體性,
則依上所示之方法,亦可分別獲證法身、報身、或化身之一種成就。
然而以上種種觀修,切不可等到臨終及中陰才修。因為凡人捨報,四大分離,
千萬種痛苦,與種種對世間的不捨和牽掛,幾乎不可能觀修。而中陰所受的種種怖
畏,比之我們在生所受最恐懼的事,更強千萬倍,其怖畏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若
生前無禪定工夫,其時更不可能觀修。因此,一定要在生時,就勤加修持,並且要
熟悉得如同別人叫你的名字,自己不假思索立刻就知是叫自己的程度。平日遇到任
何煩惱、悲哀、喜悅之事,皆知為夢境,為自心體性幻顯。這樣練習得非常純熟,
自然不住一切塵色、一切念慮,捨報時,自然契入法性,匯歸性海。
修行人常對世間事能知是幻,對修法卻不能如幻。因此,在修法時,亦須練習
,以如幻之身,修如幻之法,度如幻有情。如此日復一日,不斷訓練自己,終於能
真正體證一切是夢,而不執著。因不執著,就不取捨;不取捨,就不造業;不造業
,就不再輪迴,現生即能出離生死輪迴,而不待捨報之時。
另有一點也須特別注意,各位的一切修持、誦經、持咒,乃至思想、言行,皆
當為眾生,決不可為自己。如此菩提心逐漸廣大,我執相對日漸減少,方得佛法的
真實利益。學佛最重要的是破我執,若總為自己累積功德而修,則日復一日,反而
我執日重,與佛法背道而行。所以應當於一切時中,為眾生而修持,則我執自然隨
著修持日漸淡薄,終究泯除。到那時,雖然仍有一個形體在講經、說法、吃飯、睡
覺,皆如實了知,一切確為夢境,而不起我見。誠如《心要經》中所說:體性不來
不去、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體性不動,卻能如幻而現情、器、時三世間,亦能如
幻度眾生。時時如是安住,豈能不成就?屆時將如蓮師所開示:縱然想輪迴,亦不
可得。
生命十分短暫,若不超出生死,未來仍將遭遇無量劫輪轉六道之苦。故應視自
已如欄中等待宰殺之牛羊,總有一天會輪到自己,決定珍惜每一個今天,精勤修持
。生命於轉瞬之間,業風吹動,死神來臨,若到此時才想修持,悔已太遲了。即使
曾聞蓮師開示的《口訣要義》,平時既末熟悉於心,臨終眾苦交逼,滿心所牽皆為世
間的財勢、名位、得失、人我、恩愛、取捨等,絕不會想到依蓮師的口訣修持。因
此,一定要平時就極為熟悉,如知自己名字一樣,毫無差失,如此才有把握在臨終
光明、實相中陰、投生中陰三個階段中,獲得成就,往生本尊剎土或匯歸法性。希
望各位能依照蓮師的《口訣要義》,每日誦唸一遍,牢記於心,並將蓮師開示之身、
口、意、見、修、行諸要門,運用於平日之修持中、生活中,毫不懈怠,才望有成

最後,蓮師復開示所證之果位:若能恆住於不動心,則不需諸佛加持,因眾生
自性本來即佛;亦不受地獄三途之苦,因住於不動心,即無執著,了知輪迴與涅槃
皆如空華,對輪迴不生怖畏,對涅槃亦不為求。
成佛並非於眾生心外另有佛可成,而是將染淨和合之眾生心,去除染妄之業識
,剩餘純淨之菩提心、本覺性,即是成佛。猶如水除去渣滓、金礦除去雜質、晴空
而無片雲。又成佛者,證得如虛空之法身,乃屬自證;但為利他故,乃起大用,展
現報化二身,遍於法界,隨念所及而顯現,廣行利他事業。
此《口訣要義》,為蓮師在西藏,法緣已盡,將往他方世界調御羅剎時,經佛母
移喜磋嘉之祈請而作。此時佛母已侍奉蓮師一生,年亦垂老,蓮師在臨走時,將最
精要之修持口訣開示之,佛母依之修持而得成就,並將此甚深精要口訣,藏之於岩
庫。今日我們以無比勝緣,獲得此口訣,實多生善根福德所致。
蓮師曾於一千八百年中,追隨無數上師,修習各種法門,但是未曾見到任何一
法,較此口訣更深。因無論生有、臨終、中陰狀態之任何修法,皆已涵攝於此口訣
中。若各位今後皆能依此《口訣要義》修持,則此生,或於在生、或於臨終、或於
中陰,必得成就,決定無疑。
在平日修習中,就應設想、體認,當自己遭遇中陰種種怖畏時,應如何面對。
其實無論何種怖畏景象,唯有修持 華藏祖師開示之「不動心」,則能超越世出世一
切幻相,而得解脫。了知世間一切榮辱、得失、名位、妻子、恩愛,無不是幻;出
世間之本尊、光明現前,亦了知是幻。恆常住於如如不動體性,則能回歸法性,證
到諸佛的法身。
各位均為在家居士,有家庭、工作上的種種責任,不像出家眾,可以在廟裡、
山上專修閉關修習空觀,故應以修習假觀為主。視外境根塵所接、心念所及的一切
法,皆為夢幻。既然一切皆幻,則反觀內心,有不變不遷、如如不動的體性非幻,
如是而安住體性。
以上諸位祖師之開示,大眾應時時謹記於心,日夕精勤,定中漸漸無念,安樂
、光明、自在之覺受現起。此時不可貪著禪味,凡有覺受,仍有我所,當一直安住
恆寂恆照,了了常知,無是無非,無得無失。直到 諾那祖師開示之「覺而忘覺」
之地,體性忽然現前,親證實相。
平時若無恆常覺照的工夫,則不能至「覺而忘覺」的境界。但是,眾生根器不
同,並非每一位行者,都能恆住明空覺照之大定。若依「金剛薩埵心月觀」等無上
部深密法要而修待,則可仗五佛五智之光明,轉凡夫之八識成五智,而自然安住明
空大定。在達大定之前,須不斷覺照清淨無染、遍滿遍照的空、樂、明之體性。此
「樂」非指雙運,真「樂」乃指無世間顛倒、掛礙、憂慮、恐怖、得失,以及生老
病死、與五蘊熾盛之自在清淨妙樂。
一切法,凡可言語描述,都是標月之指。此指必須十分正確,否則因地失之毫
釐,果位則差之千萬里。但若依體性而修,則決無差失,因一切人、天、三乘聖賢
,乃至十地菩薩,皆依究竟法、體性法而證菩提,不立一法,不捨一塵,大悲遍滿
,普度有情。
三、《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講解
由蓮華生大士「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實修「自心明月觀無上法」之開示
主講者:智敏‧慧華金剛上師
時間:一九九八年七月五日,一日精進閉關
全省參加「一日精進閉關」的諸位仁者,過去閉關時我常常引用大乘經典來說
明「自心明月觀」乃最殊勝、最了義、最究竟、菩薩不起於座而成正覺的法門。今
天,同樣傳「自心明月觀」。我再引用我們藏密開山祖師 蓮華生大士所開示的「
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來証明。無論顯密,或者是菩薩與佛,其究竟之修持方便
,都是指向這個明空,也就是覺照心月的光明。經論上所說的,雖是一種「正見」
,卻仍止於知見而已。今天所傳的「自心明月觀」乃實修實証的妙法,教導諸位仁
者如何修持,才能速証明空不二的悟境,故「心月觀」確實堪稱為無上勝法。首先
傳「自心明月觀無上法」。
(法本觀修之開示從略)
敬禮華藏祖師
敬禮蓮華生大士
敬禮三寶三根本
現在,我引用藏密開山祖師 蓮華生大士開示之「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來
証明「心月觀」為「明空覺性」不二修持之無上菩提道。
無染覺性直觀解脫之道 蓮華生大士作
劉巧佛譯
本文敘述「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這是開示本來覺性最直接的法要,
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脫最勝教敕」。
1. 敬禮法報化三身,敬禮一切圓證空明覺性之諸佛。
2. 我將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源自「寧靜忿怒尊無上自性解
脫最勝教敕」,它為你真實解說自己的本來覺性。有幸佛子,諦聽覺照!
三昧耶 嘎嘎嘎
3. 何其奧妙!娑婆與涅槃同時圓具於一心之內,它的本性亙古即然,你卻無
緣得識。它空明無染,永世不滅,你卻無緣一睹它的丰采。它處處顯現無
礙,你卻視而不睹。因此著文,為你解說自己的心性。
若不了解內在自性,三世諸佛所開示之八萬四千法門,無人得識其中奧義
。此言不虛,大雄諸佛之密意盡在於此矣!佛法經典縱然遍滿虛空,究竟
教誨終歸於導入自性的三要訣。今開顯諸佛自性,下文解說修持要訣,此
法既無前行,也無續修。
4. 諦聽!有幸佛子,諦聽!常人雖也重視心性的問題,且廣加研究,對它仍
然茫然無知,或落妄見,或入邊見。乃因彼等未能正視心性之本身,只知
發展為各種哲學觀念及學說,深奧難解,使一般人錯失了認識自性的機緣
,以致輪迴流轉於六道三界,受盡諸苦。由此可知,不覺自己的心性是十
分可悲的謬誤。縱然聲聞緣覺試由無我的道理深入,卻無法了解自性之本
來面目。其他行者亦各執一論,自作纏縛,無緣得見淨光。
聲聞緣覺受到主客(能所)二元之分別見所障。中觀派則蔽於真俗二諦的
執著。事乘與瑜珈乘因執著本尊外相而受縛。大瑜珈(方便父續)及隨瑜
珈(般若母續)則因分別空性與覺性為二而生惑,從不二的究竟義觀之,
他們因分別空覺為二而步入歧途,唯先識破空性與覺性不二,方能證入佛
性無礙。
由自性觀之,不論凡俗,娑婆與涅槃本來不二,只因你不斷造作貪瞋諸毒
,故至今仍然流轉於娑婆世界。因此,暫且放下你現行或未行的佛學法事
,藉今日開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的因緣,你終將明白,所有
佛法都在這無上自性解脫中得以圓滿。不論你修持何法,均將融入大圓滿
的究竟境界。三昧耶 嘎嘎嘎
5. 那光明燦爛的覺性,也就是所謂的心性,有人視它為具體存有,實際上它
並非實存。然而它又是一切之始,涅槃極樂及娑婆苦海的根源。它一同被
密宗十一學派所推崇。
從名相來講,它具有各形各式的名稱:有人稱它為心,或心性;有人稱它
為梵,或大我;有人視它為無我的教義;有人直稱它為心而已;有人稱它
為般若,或圓滿智慧;有人稱它為如來藏,或佛種;有人稱為大手印;有
人稱為唯一本體;有人稱為法界;有人稱為阿賴耶,或一切種;有人只稱
它為平常心(覺)。
上師開示:
一切有情的覺性是什麼?乃為明空覺一體無二、宇宙的明空或虛空不是「佛」
,一定要融入有情的「覺」,方名為「佛」。它明明了了,自在無礙,諸大菩薩即依
此「覺」而証佛果,亦依此「覺」而起大悲力用,廣度眾生。在學的佛子,要怎樣
才能將這個「覺」融入明空呢?祇要以人類的思想,觀照(覺照)宇宙的明空,如
斯恆長觀修,待資糧具足,忽然之間,明空覺就融為一體了。覺照明空之時,不僅
明明了了,又對法界如幻眾生起大悲救度,觀咒音、咒光遍法界,令聞此咒音、觸
此咒光之芸芸有情,拔苦與樂,使登彼岸,這就是由體起用了。所以,諸位仁者皆
當謹記 蓮師的開示:佛性(覺性)乃明空覺三無差別;而心法修持的主要方法,
即以自已的覺(思想)恆長覺照法界的明空,因緣時至,即悟明空覺一體無二,証
到一切眾生本有的佛性。
因此,我們要善用這個覺(思維),因它無比的奇妙,既能顯娑婆,也能顯涅槃
,娑婆、涅槃都在一心(覺)中具足,所以 蓮師說:「娑婆與涅槃圓具於一心之內
」。覺性既明又空,一切佛法、世法,都在這明、空、覺不二上圓滿,這就是大圓滿
的究竟境界。在座的諸位仁者,應當深深感到慶幸,特別尚未修到本門心法,也末
受過大圓滿的仁者們,今後都能修持大圓滿的究竟境界。為什麼為師要在閉關時傳
「自心明月觀無上法」呢?因為本門弟子中根器高的很多,不忍讓每一位仁者都依
次第修滿規定的壇數、遍數,才進修心法,往往已經多時過去了,因此,為師在諸
位仁者起修之初,就在閉關時傳授「自心明月觀」,這是為師為諸位仁者特別開的方
便,不論修任何次第,都能當下從果位起修,住於大圓滿的正見,安住自心的明月
光明,不取不捨,大悲遍滿,一超直入性海,証到無上的果位。
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眾生無量劫的升墮,端視能否善用這個明空不二的
覺性而定,恆住六塵則落娑婆,恆覺明空即是涅槃。所以,覺性是一切宇宙萬法和
出世間法的開始,也是涅槃極樂與娑婆苦海的根源。它「明、空、覺一體」攝盡八
萬四千法門,三世諸佛之密意盡在此「自心明月觀無上法」中圓成。
6. 現在為你開示本覺。要點有三:清除過去之念,不留纖毫痕跡,同未來之
念開放,不受他境所染,安住當下心境,不修整造作。如此的覺照實在平
凡無奇,無思無念地觀照自我,若僅僅純粹的觀察,唯見明空之境,並無
任何觀者存在。當下只是純粹的覺照而已。
此覺空明無染,非由他生,它真實無雜,明空不二。它既非永恆,亦非受
造,然而它絕非虛無,因它光明遍在。它也不是單一的實體,因它明顯地
遍存萬物。然而它亦不似一般物質和合而成,因它不可分割,只具一味。
總之,我們本具的自覺,絕非源自任何外物。如此方是真正觀察實相之道

上師開示:
蓮師開示,悟証本具的覺性,有三個要點,不住過去未來,恆住明空當下。「
清除過去之念,不留絲毫痕跡」,不追憶過去,就如不去回想曾經做過的夢一樣。「
向末來之念開放,不受他境所染」,不展望未來,不對未來有種種期望、等待;因為
末來都將成為過去,決不在過去、未來的夢境中作種種回憶、追逐,應「安住當下
心境,不修整造作」,安住當下覺照明空,不修整造作,無任何妄念流轉,唯觀明空
,心不散亂,僅僅如此,這就是無上的修持。初步修持時還有「我」在覺照,修久
了,即泯我,祇留「覺」覺明空,觀自心明月光明之時,就是安住明空不二覺性;
初觀明月在心中,漸漸泯除我執,忘了自己;要如何才能忘卻自己呢?念心月的念
頭裡無我,一直祇想心月光明,決不想我的得失榮辱,此即「僅僅純粹的觀察,惟
見明空之境。」念中無我,祇念明空而泯我,所以,「並無任何觀者存在」,觀明空
的「我」不存在了,祇有覺、明、空存在,「當下祇是純粹的覺照而已」。覺照什麼
?覺照明空,久久修持,「覺、明、空」三者自然融為一體,此即自己真正究竟的覺
性(佛性、體性)。從無始以來不曾生,久遠之後也不滅;永恆常住,無來去,不增
減,在體無相,在用則能開顯宇宙一切相、有情一切念。
淨土、穢土,有情、無情,過去、現在、未來都能由覺性如幻地顯現;亦可攝
用歸體,任法界一切相,眾生一切念,幻起幻滅,自然攝萬相、萬念歸於覺性。
7. 在這本覺內,法報化三身圓滿如一。因它不生及空性,故是法身;因空性
圓具光明朗淨,故是報身;因它能夠自在顯現,故是化身;這圓滿一體的
法報化三身,便是覺性的本質。
上師開示:
這個「覺」,體性本空,無始以來本來不生,所以它是法身。它本具遍法界的光
明,明朗照耀而無障礙,所以它是自受用報身。覺性起用,可以現佛、眾生;現淨
土、穢土,更可現諸佛菩薩無量的度生妙用。一能分化為百千萬億,百千萬億亦能
收歸為一,乃至一也不可得,所以它是化身。因此,明空覺性本具法、報、化三身

8. 諦聽這殊勝的開示,你頓見自己當下的本覺原是如此,本來空明,纖毫未
染,你怎能說,你不了解自己的心性?你的修持本無所執,亦無所求,你
怎能說,你修持不佳?
既然你的本覺就是這個,你怎能說,你尋不著自己的心性?心性原本就是
那一念,你百般尋找,為何仍說你找不到那個起心動念的人?由是可見,
起心動念的主體根本不存在,然而此念確有,你怎能說此念未生?你只需
隨任此念生滅,不修不整,你為何還說自己無法進入空境?
既然你只需順其自然,無為無作,你為何還說,你對它們一籌莫展?何況
明、空、覺性,本是圓滿不可分的一體,你怎能說,自己的修持一無所成
?既然本覺是自然出生、自然圓滿,不受前因或外境所限,你怎能說,一
切功夫只是徒然?既然所有念頭都是當下生起,當下寂滅解脫,你為何還
說,妳不知對治之道?既然當下的覺性本來如此,你為何還不識自己的本
性?
上師開示:
當你聽到這樣殊勝的開示後,頓然了悟到自己的本覺、佛性、體性、如來藏,
雖有種種不同的名稱,原來就祇是這個明空覺性,它從無始以來直到現在,絲毫沒
有染著過。若有人說:「我不會修自性法。」 蓮師卻反問:「既然你的本覺就是這個
,你怎能說,你尋不著自己的心性?」「這個」就是自己的思想、念頭(覺)。初步
修持是覺「明空」,還有能、所,「覺」是能,「明空」是所,待資糧足夠時,「覺」
、「明空」忽然融為一體,無能無所。
行者總是怕妄念,「你只需隨任此念生滅,不修不整,你為何還說自己無法進入
空境?」念頭起了,祇要任念頭生滅,無須去整理和對治。因為波浪有起滅,水性
則常寂而不動。祇要時時安住於不動的「明空」,亦即時時不斷地覺「明空」,(用腦
去想「明空」),由於明、空、覺本來就不能分割而融為一體,本來就圓滿而無所欠
缺,所以這就是最究竟、最了義、最高深的修持,也是一切法的根源,行者若能住
心於明空體性(覺性)。則其他的法都不用修了,因一切法皆由體性而現,亦皆融入
體性,惟體性為根本之究竟法,其他皆枝末或前行而已。「既然所有念頭都是當下生
起,當下寂滅解脫,你為何還說,你不知對治之道?」對治妄念之道,就是任妄念
起滅,不隨妄念流轉。怎樣才能不隨妄念流轉呢?如我想到在座某一位,但不再繼
續聯想,就不隨妄念流轉了。如果繼續聯想他長得怎麼樣?他皈了多久?他對本門
有什麼貢獻?他修持如何?他德性如何?他能此生成就嗎?他能廣利眾生嗎?……
這樣就是隨妄念流轉了。至於其他任何事或物也都如此,念頭來了,不要繼續。怎
樣才能令念頭不繼續呢?祇要把念頭總是持續安住明空,覺照明空,妄念自然當下
寂滅解脫。
9. 自性本空,它真的無實無根,你的自性也如虛空,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 自
心是否確實如此。你真的不用先入為主地秉持著空觀,那自然生起的本覺
,從無始以來一直空明朗淨,好似太陽一般,由核心自然發出光熱,你不
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這本覺本智,真的是不滅的,好似江
河流水一般永無止盡,你不妨仔細觀照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心念變化無常,真的不是我們的憶念所能盡解,它們就像微風一般難以捉
摸,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不論任何外境生起,真的就
是本體顯現,就像明鏡能反映出一切外境似的,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
是否確實如此。世上紛紜萬象,真的都在它的自身內解脫,就像空中的雲
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滅,你不妨仔細觀察一下自心是否確實如此。
上師開示:
明空覺性,是我們末淪為眾生之前真正的自己,自己不生不滅的本覺本智,就
像太陽、月亮的光明一樣遍照。所以,諸位仁者修自心明月觀,即是安住自己最原
初的無染覺性,本有的本覺本智,此即大圓滿的究竟境界。本門傳大圓滿,受法者
需修滿很多前行,並具備諸多條件。但是,今天在座的全省閉關仁者們,當下就能
曉了大圓滿的究竟境界,不論外境顯現山河大地,佛與眾生,過去來今,乃至於一
切現象與行為,都是自心所顯。所以不論悲歡離合、榮辱得失,任何外境現前,都
了了知道,皆為自心、本性所幻顯。正如 蓮師所開示:「世上紛紜萬象,真的都在
它的自身內解脫,就像空中的雲彩自行生出又自行寂滅。」因為自心就是覺性,法
界萬象在自心中如幻出生,又自然幻滅。
10. 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在修持之外,豈另有修持之人?一切境相無
非是心性所生,在事行之外,豈另有行者之存在?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
所生,除了三昧耶戒之外,豈另有守戒之人?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
,除了證果之外,豈另有悟者之存在?你應該仔細觀照自己的心性,審
思再三。
上師開示:
蓮師說:「一切境相無非是心性所生,在修持之外,豈另有修持之人?」(師問
:「在座那一位仁者回答 蓮師這個問題?某弟子站起來回答:「沒有!」師又問:「
那麼站起來回答的是誰?」弟子答:「本來的體性」。師問:「那麼體相豈非實有?」
弟子:「只是如幻而現而已」師:「對啊!對啊!」)所以,在座的每一位應該都已知
道,我們雖然站起來回答,實是體性幻顯;所以要幻顯這個相,是為了度眾生;所
以要如幻站起來回答師父,是為了令同門乃至一切有情都能了知自身本無,乃由體
性幻顯的至理。
蓮師進一步問:「除了三昧耶戒之外,豈另有守戒之人?」須知恆住明空覺性,
即住體性戒、無上戒。任何佛子能持體性戒,將永遠不會再犯事相戒,除非為了方
便度眾生。 蓮師更徹底地問:「除了證果之外,豈另有悟者之存在?」同樣的回答
:「沒有。」因為所證的果位乃無証無得,証悟的當下已破除了我執,非但沒有能證
的我,也沒有所証得的任何悟境。當知真正的証悟乃無所得,一無所得謂之實得,
方為真實的証悟。
11. 當你外觀身外虛空,若無雜念,亦不受外界所染;你再內觀自性,亦無
念者,以念向外造境,那麼,那微妙的心性,便空明朗淨,無垢無染。
你的本覺淨光,即是法界本身,好似無雲晴空中的太陽,陽光雖無形無
象,卻光明遍照,不論你了解與否,此乃最勝法義。
上師開示:
當我們觀身外虛空,心中也無雜念,則心性恆寂恆照,外界塵境,亦不能染著
自心。再內觀自心,亦無能念之我,以念向外造境,如世人展望事業、家室、財勢
等等如何美好有成………,此即以念向外造境。今既無我,故亦無念造境,空明朗
淨,法爾現前,此朗耀於法界之光明,即是自心明月光明,乃自己的真心,猶如虛
空中的陽光或月光,雖無形象,卻光明遍照,正是自心明燈,點燃自己,照亮無量
眾生,拔苦與樂,令歸圓明。
12. 這本來圓滿的淨光,自始便非源自他物,乃由覺性自生,本身卻無父無
母,真是不可思議!自生之無上覺性,亦非由他物所造,真是不可思議
!它既無生,故也無由而滅,真是不可思議!它雖無所不在,卻無人得
見真相,真是不可思議!縱然流轉於娑婆世界,卻無損其身,真是不可
思議!縱使得證佛性,對它亦無所增益,真是不可思議!它存在每個人
內,卻無人認出它來,真是不可思議!然而你還冀望成就其他外在的證
果,真是不可思議!明知它在自身之內,你卻四出尋覓,真是不可思議

上師開示:
「覺性」是自生的,不是任何他物所造成的,它言語道斷,不可思議,它本來
無生,故也無由而滅。這就是心經所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
無上覺性,乃眾生本有,不離眾生本心,故求佛應向自心覓求。
13. 何其奧妙!這當下的本覺空明朗淨,無實可執,僅此,即是無上的知見
。它涵括一切,卻不受任何觀念事物所羈,僅此,即是無上的修持。它
不修不整,又是言語道斷,僅此,即是無上的道行。無需四處追求,它
本來圓滿具足,僅此,即是無上的證果。
14. 殊勝之正道有四:殊勝的正見:正因當下覺性光明朗淨,此光明淨性又
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殊勝的正修:正因當下覺性本具此光明,此
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殊勝的正行:正因當下覺性本具
此光明,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殊勝的正果:正因當
下覺性就是這光明朗淨,此光明淨性又無瑕無疵,故可稱之為道。
上師開示:
「這當下的本覺空明朗淨,無實可執,僅此,即是無上的知見。它涵括一切。
卻不受任何觀念事物所羈,僅此,即是無上的修持。」無上的修持,就是安住空明
覺性,不受任何思想(妄念)左右,也不被人塵境界所轉移,恆常安住明空。初修
以「覺」覺明空。証悟時,即證明、空、覺一如的覺性(佛性),從此無須再修這個
法、那個法。因為,體性法已經是言語道斷,非任何語言、文字所能形容的無上法
門。我現在所講的,乃至諸佛的五藏十二部經論,於它都是標月的手指,不是真正
的證境;實証的境界,惟証方知,故有待諸位菩薩精勤不懈、努力邁進,以見真佛
,廣利有情。
又,明空覺性,自性本具,無需到外面覓求。很多初修的仁者,見到這個法覺
得很殊勝;見到那個道場也似乎很好;見到某個宗派又覺得不錯,總是不斷地向外
尋求。從現在開始,大家就知道,真正的佛,真正的法,真正的修持,真正的果位
,就是自心本具的明空覺性。它涵攝了整個宇宙、法界的一切萬象而恆具光明,這
就是我們真實的自心,証到它,便是無上的果位。這明空覺性,也就是最殊勝的正
見、正修、正行、正果。
15. 今開示三世不易的四定法:不易之正見,是為一法,當下常在的覺性光
明朗淨,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不易之正修,是為一法,當下常在的
覺性光明朗淨,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不易之正行,是為一法,當下
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不易之正果,是為一法
,當下常在的覺性,光明朗淨,三世不易,故稱為定法。
上師開示:
常住的明空覺性,是三世不易的定法。凡是不變異的,一定是法界中絕對的唯
「一」,它不是數字上可以與二、十、百、千相對的一,而是絕無僅有的「一」;這
個絕待唯一的明空覺性,光明朗照,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不曾更改變異,所以稱
它為定法。即使過去、現在、未來無量佛出世,都不能超越覺明空的修持,所以它
是三世不易的正見、正修、正行,也是三世不易的正果,因為所証到的果,就是這
絕對永不變異的明空覺一如,所以稱它為定法。
16. 既然你已聆受三世如一的秘密教誨,便應盡拋過去的知見及一切。斷除
未來的冀望及籌畫。眼前這一刻,縱有念頭生起,不執不取,心如虛空
。既然,由究竟觀之,根本無法可修,故無需修持。既然,那兒本不散
亂,你只需心不散亂地安住此境。不修不整也不散亂,只是覺照一切,
你的覺性便本知本明,光明燦爛。當它生起時,稱為菩提心,亦即悟性
。因無所修整,故超越一切外在知識,因無所散亂,它是本體的光明淨
性;外境外相,既無自性,故自然解脫。明空不二,是為法界。一旦悟
及佛性無道可及,無法可悟,不證自明,便得如實而見金剛薩埵。
上師開示:
諸位仁者既已聆受三世不易的無上密法,當不住過去、未來,而現在縱有妄念
,不執不取,亦不制不隨,心如虛空,我們知道虛空本定、本明、本不散亂,故安
住明空,覺照明空,隨順明空之本定、本明、本不散亂,如斯恆常修持,覺性的本
知本明,自然生起,名証菩提心,亦名開悟;明空覺不二,是名法界,亦名金剛心
,斯時,上無佛可成,中無法可修,下無眾生可度,不證自明,為自心本有。
17. 下面的開示,將為你窮究六種邊見,並推翻其說。不論當前的知見學說
,立論何等分歧,所謂的心性,便是你的本覺,它是自然生起的無上覺
性。應知,觀者及觀照本來不二,當你觀照,不妨尋找觀者為誰,若遍
尋不得,此一妄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這妄見一了,即是你重生的
一刻。
知見及持此知見之人並無分別,若能不落入空見或空境,當下的覺性頓
顯空明,這便是大圓滿見。於是,不論識與不識,亦無分別。
上師開示:
安住覺性,了見:「觀者及觀照本來不二」因為深入修持,已泯「我」,祇留此
「覺」,所以觀者和觀照沒有分別。此時如不墮入空見或是空境,不以空為究竟或者
墮入頑空,則當下的覺性頓然顯出它本有的明、空、覺不二,此即大圓滿見,大圓
滿果。
18. 不論當前的修行方法,立論何等分歧,你的日常覺心具有透視觀照的能
力。應知,修持與修持者本來不二,不論你在修行與否,不妨尋覓一番
修持之人,若遍尋而不得修持之主體,你的修持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
。修持一旦放下,便是你重生的一刻。
你若能既不落幻境,也不昏沈散亂,當下無染的覺性自現光明朗淨,這
毫不造作的覺照,便是專一定境。如此,入定或不入定,本非二境。
19. 不論當前的行事標準,立論何等分歧,你本具的元覺,卻是唯一本體。
應知,行為與行者本非二事,不論你正在造作或無事,不妨觀察一下,
是否有一行者存在,若遍尋行者而不可得,你的行事便頓現其窮而自然
瓦解。造作停止的那一刻,便是你的新生。
無始以來,事行與行事之人本無分別,你若能不落入妄見,染著習氣,
當下的覺性剎時歸於清淨無染。既不相應,也不排斥,隨順事物,不加
修整,惟此道行,方稱清淨無染。如此,淨行與不淨行,亦本來不二。
20. 不論當前的悟境證果是何等的分歧,心性的本質就是本覺,亦即本來圓
滿的法報化三身。應知,悟境與悟者本來不二,你不妨尋找一下悟境及
悟者。若遍尋悟者而不可得,你的悟境便頓現其窮,而自然瓦解。悟境
一旦寂滅,便是你新生的一刻。
悟境與悟者皆覓不可得,你又不落於執著或貪瞋懼情,當下的覺性便歸
於本來的清淨無染。只要了悟法報化三身圓具於你內,此即無上佛果。
上師開示:
覺性清淨無染,無能所對待,獨一無二;所以,修持與修持的人不二;行事與
行事的人不二;悟境與開悟的人不二。當悟此覺性時,已破我執,我既是幻,我的
修持、行為乃至悟証,當然是幻,所以主體與客體不二,能與所都由覺性幻顯。既
悟自己不過是一幻顯,自己的一切修持、行為乃至証悟便全部瓦解,自然「不落於
執著和貪瞋懼情。」不貪、不瞋、不喜、不懼;不修不整不散亂,無修無証無証者
;覺性乃歸於本來清淨;無始以來一切的沉重負荷頓然消除,這就是自己永恆生命
的開始,了悟到自心圓具的法、報、化三身——無上佛果。
21. 本覺是不受不滅論或空見諸種邊見所染的,此即所謂不落兩邊的中道。
本覺原來就是清淨無礙的常存覺性,它又是空性之核心;因此被稱為如
來性,即佛心或佛種。你若明瞭此究竟奧義,便已超越一切論說,因此
它又被稱為般若波羅密多,即圓滿智慧。
又因它超越了理性及觀念的範疇,因此又被稱為大手印,即無上的象徵
奧義。因此,不論你了解與否,它皆自適其所。由於它是涅槃極樂與娑
婆苦海的根源,故被稱為阿賴耶,意即一切種。由於它本來面目平凡無
奇,這空明常在的覺性,又被稱為平常心(覺)。不論它具有多少個深奧
而美妙的名相,最終所指,不過是這當下覺性而已。
上師開示:
覺性不落兩邊,沒有對待。它常存、性空、獨一、無二;不論過去、現在,乃
至無盡的未來都沒有東西可與它相比擬,所以它被稱為如來藏、佛心、般若或者佛
種。
22. 於此心外,向外馳求,就好比外出追尋象跡,其實你的象正安居家中。
即使你通曉整個宇宙,也無法窮究這奧秘的究竟。如果你不了解萬象皆
出自一心,便無由證得佛果。不知識取本覺之人,自然向外馳求,一味
向身外尋求自我的人,怎會找到自己?好比一個笨人,進到人群中,便
受到外境所惑而忘失了自己,一旦忘失自我,便四處亂尋,不斷誤將他
人當作自己。同理,如果你不知萬物之本性,不知外境原是出自一心,
便會再三流轉於娑婆。你若看不透自己的本來心性就是如來,涅槃便變
得遙不可及。
所謂娑婆與涅槃,全憑你一念無明或一念明覺。若由究竟義觀之,兩者
本質實在無所分別。你還以為它們存在於你的自性之外,真是極大的錯
誤!其實錯誤與無誤,本來也是一味(自性而已)。一切有情的心念本來
不可分割,不修不整的心性,只需安住本來自然之境,便是解脫。如果
你認不出那根本的迷惑及幻相也是出自本心,你便無法認識法界的實相

上師開示:
「於此心外,向外馳求」就是心外求法,永久尋不到正法或真我,好比象在家
中卻向外覓求;自心本具的覺性,乃真正的佛陀。不知識取本心,不知萬物皆自心
幻顯,便將流轉娑婆;娑婆與涅槃皆自心幻顯,全憑一念而升墮,心牽六塵則落娑
婆,念念明覺則證涅槃。念念覺照明空,乃一切大菩薩不起於座而成正覺的無上妙
法。任何有情如於捨報時安住明空(用腦觀想明空),即使在生並末開悟,也能於臨
終當下匯歸法性,証到究竟。所以,「只需安住本來自然之境,便是解脫。」這本來
自然的境界,就是我們無始以來的本來面目,也就是明空覺一如。
23. 你應努力覺照那自始自生者,由外相觀之,起初似有所生,存在期間,
似有所住,最後終將歸於某處。可是你若加以細究,它卻似烏鴉照井,
當烏鴉離井而去,牠的倒影也一逝不返。同理,一切表相皆由心所生,
既由心生,也由心滅。唯此心性了知一切,且知一切本空本淨,有如天
上穹蒼,它的空虛與澄澈本不可分。
自生的本覺雖能生出外境,變成光明透澈又井然有序的萬象,此即法性
,也是實相。它雖藉外相來顯示自身的存在,你心中卻明明白白,那便
是你的自性。由於它是如此明朗透澈,故被視為虛空,但虛空只是心性
的一個比擬而已,不足以涵蓋其意。因為自性雖如虛空,卻具本覺,無
所不明,天空卻無覺性,它的空虛好似死屍一般地空虛,了無生命,因
此心性的真相是無法以天空作譬的。總之,能毫不散亂地任心性安住本
然便是。
上師開示:
一切相既由心生,也由心戚,祇要不執著自心所生的種種幻境,它自然歸於寂
滅。雖然我們經常形容自心如虛空,但是虛空不是佛,一定要其有本覺,任心自在
,隨順覺性,才能無所不明。
24. 何況紛紜萬象,也具有俗諦(相對性的真理)的價值。沒有任何現象真
正地存在,它們遲早會消逝。涅槃及娑婆中的一切事物現象,只不過是
表相而已,靠那唯一的自性去覺察。每當內在的心境有所改變,感受到
的外境也隨之變遷,因此,你所見的一切,只是心性的流露。六道眾生
都是依照自己的業報而認取外境的。
25. 有些外道常持二元論,或以不滅論來駁斥空論,密法九乘中也各據立場
來觀外境。人們不僅觀察外境的方式不同,解說立論也互異,一旦執著
於變化無常的表相,謬誤便由此而生。你若能對自心所見的表相,不論
它們是虛是實,始終不執不取,便是佛境。
上師開示:
由此,應更進一層地明瞭,不論我們的心是悲、喜還是苦、樂;不論外境是美
、醜或者利、害,都是自己心性的流露,亦即明空覺性的流露。眾生都是依照自己
的業報而流轉六道,為什麼會流轉?只因他將塵境當成真實,故永於三界輪轉。如
對外境和心念不取不捨,就是佛的境界。
26. 外境本身並無過錯,因為執著才成障礙。你若了知那執著外相的念頭,
就是自性,此念當下解脫。一切顯現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整個宇宙畢
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六道眾生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
露。即使天人的福報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下三道的苦境
畢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貪瞋痴等五毒畢現於前,也只是心
性的流露。即使自生的本覺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涅槃道上的善念呈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各種魔難障礙
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天界神祇及其境界出現於前,也只
是心性的流露。即使各種淨念出現於前,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證入
無念的定境,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觀得萬物光影交錯,也只是心性
的流露。即使證入色無邊處定或識無邊處定,也只是心性的流露。
即使證入一多不二,也只是心性的流露。即使一切色與一切空畢現於前
,這也是心性的流露。沒有任何境相,不是出自心性。
上師開示:
外境不論好壞,它本身沒有任何罪過,祇因眾生執著才成為障礙。什麼叫執著
呢?把夢境當成真實,因而分別、愛惡、取捨,愛者取之,惡者捨之,如不順遂,
即用盡方法計謀,強取豪奪所愛之人、物、事,致造無窮罪業,永墮輪迴。所以,
不論執著某一境界之時,務必當下了知,執著之念與所執著的外境,皆自性如幻所
現,如是一了,妄念自然解脫。
所以「一切顯現只是心性的流露。」這個「一切」,包括了整個宇宙及六道的眾
生,無論是人天福報,下三道的種種苦難,以及有情的升墮,或者有朝一日証到心
、佛、眾生三無差別,乃至成佛作祖,這些都是自性的流露。總之,凡是講得出名
相的任何境相,以及言語、思想、心念所及的一切,都是心性的流露。
27. 正因自性無礙的本質,境相才能不斷生起,有如大海及波浪本是一體。因
此凡是生起之現象,必將在心性內自然解脫,不論你用多少不同的名相
去指稱它,由究竟觀之,心性不曾離開過一切而存在。這一體性並非建
築在任何有形基礎上的,它雖是一,你卻無法由任何一邊而得其全貌。
它也不是存在某處的實體,因為它不由造作。它也不是虛無,因它的光
明及覺性光輝遍照。它更不是各種形色,因為空性與光明是不可分割的
,當下此刻的自覺是如此空靈及實在,雖有此覺照,卻找不到覺照的主
體,所悟實在只是被悟而已,一無實質。只要據此修行,一切自然解脫
,我們的官能(五根)便能不受理性意識的干擾,當下體認一切。有如
芝麻榨成麻油,牛奶攪成奶油的過程一樣,不經榨壓,那來麻油?不經
攪拌,那來奶油?一切眾生雖本具真實佛性,不經修持,如何證入佛果
?若肯修持,即使放牛郎也能悟道解脫。他雖不了解其中學理,仍能從
經驗中一步一步地調練自己。譬如有人親口嚐過糖的滋味,那裏需要他
人解說其中滋味?錯失(本覺),即使班智達(博學之士)也墮入歧路,
不論他們學問何等淵博,通曉密宗九乘的次第,缺乏證量經驗,所說難
免以訛傳訛,離佛地益遠。
一旦了知(本覺),一切功德業報當下滅盡,若不識本覺,一切德行或惡
業,終將累積為業報,在善惡二界中輪迴流轉。只要你能識破自性中空
虛的覺性,善、惡、德、業,便不致落實成報。就如虛空流不出泉水一
般,功德與罪業在虛空之境地無法滋生業果。那自生的本覺方能觀照透
視一切,以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是如此深奧!你必須熟諳自己
的覺性。這秘密教敕何等深奧!
上師開示:
「正因自性無礙的本質,境相才能不斷生起,有如大海與波浪本是一體。」什
麼叫無礙?自性能如幻顯現宇宙、法界的一切,又能自然解脫一切歸於一心,「一即
一切,一切即一」,故稱無礙。所以,當自性如幻的生起四聖六凡,淨土、穢土,以
及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等法界種種現象和心識時,就像自性大海中所起的波浪
,本是一體,波浪雖有起伏生滅,但水性恆寂。所以一切現象、意念由自心生起,
必然也在心性內自然地解脫。
原來自已的心性,從未離開過一切境界,無論是天堂、地獄,有情、無情……
,都不離心性。因此,有人間禪師:「佛性是什麼?」禪師隨手從衣裳上拈了一條紗
說:「這就是佛性。」或是豎拂,伸拳,揚眉瞬目說:「這也是佛性。」因它們皆佛
性所現。有時禪師直接指著參訪者說:「你就是佛。」一根毛、一粒塵沙都是自性所
現,你當然也是自性所現。
蓮師講到:自性非虛非實,雖然一切都顯現在自性的覺境之內,但認定體性就
是各種形色也不是正確的見解,因為空性和光明不可分離,明、空、覺本是一體,
偏執「明」或是偏執「空」皆非正見。只要證入體性,便會找不到覺照的主體。什
麼是覺照的主體?一般未証悟者總認為既然有「覺照」,當然有能覺照的「我」,如
一直有「我」在覺照,即落「我」「所」,相互對待,能所對立,永不能証到真實的
體性。所以要泯我、破我執,體性才現前。如何才能泯我呢?堅決不想「我」,總是
安住明空,不散亂,這就是明空大定,一切佛皆由此而成無上菩提。所以 蓮師說
:「雖有覺照,卻找不到覺照的主體,所悟實在祇是被悟而已,一無實質。只要據此
修行,一切自然解脫。」
蓮師最後開示:「一切眾生雖本具佛性,不經修持,如何證入佛果?若肯修持,
即使放牛郎也能悟道解脫。」倘若一位法師,缺乏本覺的實際證量體驗,不論他的
學問多麼淵博,他所說的法都是以盲引盲,離佛益遠。反之,一旦了知本覺,此處
的「了知」並非以人類的知覺六識去了知,乃指証悟而言,一旦証入本覺,則一切
罪業當下盡滅。猶如太陽一出,霜露自然消融。為什麼業障消滅?因為証悟到本覺
體性時,就無我了,既然沒有我,還有誰來受福報和罪業呢?若不識本覺,不能恆
住或圓証本覺,則所有的功德和惡業,都將轉為業報,令你在兩界、三界,以及大
道之中輪迴,流轉不休。反之,恆住覺性,所有善惡業報就像虛空中流不出泉水,
又像虛空中無法滋生實際的果報一般。從此永出三界,不再輪迴。
28. 何等奧妙!「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直接為人開示本覺,這是為
了未來眾生的利益。此論雖精簡非常,所有密法、要門、口訣,盡在於
此矣!我既已傳授此法於當世,仍另將它隱藏某處,作為巖藏密法,使
未來善業成熟之人,有緣聞此妙法。三昧耶 嘎嘎嘎
以上論述是開示人的當下覺性,定名為「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
此文乃是鄔金教主蓮花生大士所作,願這殊勝的解脫之道永不失落,直
到娑婆眾生畢竟解脫。
上師開示:
蓮師所開示的這篇「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是如此的了義、深奧而殊勝
,無以倫比。其要訣即為恆常安住明空覺性。這明空不二的本覺,是所有密法、乃
至無上部密法的一切要門、口訣,都在這篇無比精闢的論著中,徹底揭示無餘。我
們以無比感恩的心,感恩 蓮華生祖師給我們後代弟子如此殊勝、究竟的開示。「
三昧耶 嘎嘎嘎」就是說這個法,對於根器尚未成熟的人,不要講解與開示,以免
他們不信而毀謗,以致他們永生永世都不能成佛。
現在我們同誦蓮華生大士咒二十一遍祈請 蓮師加被成就(大眾隨師同誦);這
無染覺性的實修方法,就是「自心明月觀」,心月光明即明空朗然,遍照法界。此為
諸佛之法報化三身:法身空,報身明,化身大悲遍滿;恆長修持「心月觀」,不起於
座而成正覺。特別是行者安住體性,常感無所撈摸,如今安住心月光明,即甚易覺
照,而且,月光由自心月亮生起,遍顯法界,得令佛子如實知自心,即遍滿法界之
明、空、覺朗照,無上勝法,務請珍惜。
因此,閉關的菩薩們都應專修心月觀。今天的法會即將圓滿,諸位隨我同誦補
闕真言七遍(大眾同誦)。總迴向:「以此功德,上供下施,川流不息,行無緣慈,
遍滿虛空,皆週法界,四聖六凡,圓融無礙。」 唵啊吽梭哈!
四、《蓮華生上師啟請文》解
三昧耶金剛阿闍黎蓮華正覺講授
唉瑪呵!(奇矣哉)
以上讚歎,為稀有難逢讚歎不盡之意。
法身普賢第六金剛持 薩埵婆伽釋迦大導師
怙主無量壽佛觀自在 二無分別蓮師前啟請
以上總讚,讚歎蓮師功德,與諸尊無二無別,為第一番啟請。
註解:(一)法身普賢:即阿達爾嘛佛。法身無相。普賢乃萬德集聚之意。
(二)第六金剛持:即金剛大總持。五方佛均稱金剛持,阿閦鞞佛,南方寶生
如來,中央毗盧遮那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五金剛持合
成金剛大總特。金剛為堅固、不變、不動之意,持為任持之意。
(三)薩埵婆伽:即金剛薩埵。
(四)釋迦大導師:釋迦佛顯教稱本師,密宗稱大導師。
(五)怙主:依怙之主。
句解:(一)蓮師功德,如阿達爾嘛佛與金剛大總持。
(二)蓮師功德,如金剛薩埵與釋迦佛。
(三)蓮師功德,有如怙主無量壽佛與觀自在菩薩。
(四)我今在與諸尊無分別之蓮師前啟請。
身之體性妙德炎摩主 語之體性馬鳴聲自在
意之體性真實兮嚕嘎 如意上師寶尊前啟請
功德殊勝威鎮兮嚕嘎 羯磨主體金剛孺童身
妙母空行主尊圓滿主 頭鬘大力聖尊前啟請
以上讚歎蓮師五輪,為第二番、第三番啟請。
註解:(一)五輪:身有五輪,即身、口、意、功德、事業是。身體即法界,意輪大
圓鏡智,等東方金剛部;功德輪平等性智,等南方寶部;身輪法界體性
智,等中央佛部;口輪妙觀察智,等西方蓮華部;事業輪成所作智,等
北方羯磨部。五智俱足,方可成佛。
(二)身之體性:指身輪,亦稱額輪,等中央,有文殊師利菩薩、大威德金剛

(三)妙德:讚文殊師利菩薩。
(四)炎摩主:即大威德金剛。
(五)語之體性:即口輪,等西方,有馬王金剛。
(六)馬鳴聲自在:即馬王金剛。
(七)意之體性:指意輪,亦稱心輪,等東方,有金剛手。
(八)兮嚕嘎:大雄壯貌,金剛威猛莊嚴相。
(九)如意:如摩尼寶,能滿眾願。
(十)功德:指功德輪,亦稱腹輪,等南方,有威鎮金剛。
(十一)羯磨:事業輪,亦稱密輪,等北方羯磨部,有孺童金剛。
(十二)妙母:即佛母。
(十三)空行:空行成就。成就有地下成就、地面成就、地上成就,地上
成就即空行成就,為最高成就。
(十四)圓滿王:藏語為德新加波,佛母主尊。
(十五)頭鬘:藏語為敦欽札爾,即骷顱,象清淨無煩惱之意。
句解:(一)蓮師之身,兼文殊師利菩薩之溫文、大威德金剛之威猛。
(二)蓮師之語音,如馬王金剛天馬鳴空之聲,充塞宇宙。
(三)蓮師之心意,如金剛手之堅實。
(四)我今在能滿眾願之蓮師前啟請。
(五)蓮師之功德,如威鎮金剛,殊勝莊嚴。
(六)蓮師之事業,如孺童金剛,悲心流露到極點,成大忿怒普巴金剛相。
(七)我今在空行成就之佛母主尊圓滿王。
(八)清淨無煩惱之蓮師前啟請。
身色變現靜善忿怒相 語音微妙具足十二支
心智緣念圓滿無有礙 空行無上勝尊前啟請
以上讚歎蓮師身相,為第四番啟請。
註解:(一)靜善:不露喜怒,靜相。
(二)忿怒:有所表示,動相。
(三)十二支:即十二律,六律六呂。
(四)緣念:緣是隨緣,念是專一,即隨緣觀察,而不動正念之意。
(五)無有礙:不執著,不著相,染污中自清淨,束縛中自解脫。
句解:(一)蓮師之身,為利眾生,變現靜動之相。
(二)蓮師之語音,為利眾生,具足十二支之妙。
(三)蓮師之心智,所緣所念,均圓滿無礙,不軌不著。
(四)我今在空行成就之蓮師前啟請。
授當來記及示隱法庫 慈心護念行者如愛子
悲憫瞻部心子示咐囑 大恩化身至尊前啟請
以上讚歎蓮師化身之用,悲憫眾生,為第五番啟請。
註解:(一)當來記:未來、當來之記載。
(二)法庫:藏法藏經典之庫。
(三)行者:瑜珈行者。
(四)心子:繼承心志之子。
句解:(一)蓮師授行者當來之記,及指示隱藏法寶之庫。
(二)蓮師慈心護念瑜珈行者,如慈母之愛子。
(三)蓮師悲憫南瞻部洲繼承心志之子,示此咐囑。
(四)我今在大恩化身之蓮師前啟請。
憶念大恩無上師尊寶 祈如誓願護念而攝受
當茲惡世唯依尊無他 仰祈鄔金化身悲眼視
以上祈請蓮師加被。
註解:(一)誓願:釋迦佛誓願,教導眾生成佛;阿彌陀佛誓願,接引眾生在臨終時
往生;觀世音菩薩誓願,救苦救難。蓮師與三尊無二無別,蓮師誓願,
亦與三尊無二無別。
(二)鄔金化身:蓮師別號。蓮師剎土稱鄔金剎土,故有此稱。
句解:(一)我今憶念大恩無上師尊寶。
(二)我今祈蓮師如昔日誓願,護念我等,攝受我等。
(三)當茲惡世,唯依蓮師,無他可依。
(四)我今仰祈蓮師悲眼垂視。
願以大力迴遮惡世爭 並賜智慧灌頂大加持
恆增覺受證德之能力 具足大力弘教利群生
即生而證圓滿佛陀位
以上為啟請之目的,皆為眾生,仰祈加被,即身成佛。
註解:(一)灌頂:一種儀式,有使菩提心猛發、善根生長、罪業清淨之功德。
(二)覺受:覺是感覺開悟之意,受是受用自在之意。
(三)證:成就之意,印證之意。
(四)德:威德,用以利眾生之力量。
(五)大力:佛具有大智、大悲、大力,即儒家之智仁勇。
(六)圓滿:證有圓證、有偏證,得究竟為圓證,末得究竟為偏證。
句解:(一)我今至誠,願蓮師以大力,迴轉遮斷,此惡世之一切爭端。
(二)並賜我等智慧灌頂之大加持。
(三)使我等恆得增加覺受及證德之能力。
(四)使我等具足大力,以弘正教利眾生。
(五)使我等即身而證圓滿佛陀位。
五、《七金剛句祈請頌》釋要
前言: 郭周佛、林華佛合譯
一、祈請頌之本頌,曾由諾那祖師授與弟子翻譯成中文,名為「諾那祖師親授
蓮師讚偈」。原文七句,後加蓮師心咒一句。祖師依漢文習慣,譯作八句讚偈,即將
心咒亦意譯為第八句頌文。
二、釋文由十八世紀寧瑪巴之大學者Mipham Namgyal Rinpoche 所註釋,名為
《白蓮華》;由Tulku Thondup 英譯。英譯者原附言云:「原文極深奧難解,難以翻
譯,僅就概要而勉譯之。」今則依此英譯本而翻譯為中文。
三、釋文原文分五次第解釋:通義一;密義三:解脫道、圓滿次第(方便道)
、大圓滿寧體(倫珠妥噶——任運成就頓超法門);果義一。其中圓滿次第及大圓滿
寧體部份,因涉及特殊觀修,故今不講,僅譯餘三。又最後總結處,有觀修之法。
今亦不譯,請依親傳上師之教授而修持。
四、釋文原文將本頌分為四部份:種子字音聲——吽、祈請因——前五行、祈
請句——後二行、祈請密咒——心咒。今則捨此分法,直接依句次第解釋。
五、英譯於原釋文前,皆加「本義」提要,今則略之,必要時摘附於每句釋文
之後。
六、英譯者附言簡介云:「本頌為寧瑪派中最神聖且重要之祈請頌,於少文句中
,總攝一切外、內、密之義理與修持法要而無餘。奉持任一教法,皆可獲其殊勝功
德。西藏寧瑪脈瑜珈行者,於任何祈請文、禪修、或法會之前,均先誦本頌三遍。
亦有眾多密乘行者,終日持誦不輟,如其呼吸、如其生命,以之祈請、以之禪修,
而持誦十萬遍圓滿。」
吽!
上師垂跡鄔金國,
於海蓮中應運生。
稀有難逢求必遂。
蓮華名稱十方聞。
空行佛母恆圍繞。
我現至誠而祈請,
大力加持速降臨,
決定賜我勝成就。
一、 緣起
據聞,此祈請頌為金剛空行母祈請蓮師降臨薈供之讚頌。(與會者包括持明、成
就者、勇父、空行母等聖眾。)
往昔,有精通聲明與因明之外道,至那爛陀寺,誹謗佛法,那爛陀寺之佛教學
者卻無法反駁。其後,眾多佛教學者,同於夢中,獲寂護空行母指示:「爾等若不祈
謂吾兄——住於黑暗寒林之顱鬘力金剛(蓮師名號之一),終不能勝外道,佛法亦將
覆滅。」眾問:「黑暗寒林路途遙遠,如何迎請?」空行母道:「可先於寺頂預備供
品,焚香奏樂,再同誦金剛祈請頌即可。」空行母隨即將此七金剛句祈請頌授與眾
學者。
眾學者依法祈請,蓮師即時現於空中,領導眾學者以聲明及因明辯勝外道。外
道以神通威嚇蓮師,蓮師乃開啟獅面空行母所贈之寶篋,中有十四字密咒,蓮師誦
此密咒,即時天降閃電,誅滅外道邪惡咒師。所餘外道徒眾,則由蓮師攝受,修學
佛法。
此七金剛句祈請頌,據聞即由此而流傳。
其後,蓮師於八世紀至西藏時,將此七金剛句祈請頌授與西藏之君臣民,並為
利益後世弟子故,遂將之埋藏於眾多伏藏中。之後十世紀內(即蓮師離藏至釋者所
在時期之間),此七金剛句祈請頌,由寧瑪派眾多伏藏師中之百位大伏藏師所一再發
現、至心祈請、教授、與修持。
二、 通義釋
1.概要
此層次之修持,主要是祈請蓮師世間化身之顯現。
蓮師之本體,與無始本自究竟解脫之自生法身普賢王如來無二;且不離於法身
,而任運成就具五決定(處決定——密嚴剎土、主決定——報身佛、伴決定——十
地菩薩、法決定——大乘教法、時決定——盡未來際)之大樂身(報身);亦以悲心
反照而自顯為各種化身形相。此為蓮師真正之安住與顯現,亦為佛陀之示現。
而為利益此世間之具緣弟子故,蓮師示現於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八年或十二年,
化生於鄔金國外之達那郭夏海中。隨後,蓮師廣學各種密法,成就如大遷轉身等諸
大成就。蓮師之利生事業,主要是在印度、鄔金國、及西藏,以如蓮師八變等種種
示現,教化成熟眾生。
於此層次之解釋,乃為適於一般弟子,以蓮師為皈依之勝境,而作祈請。
2.攝義:
第一句為蓮師出生之地,第二句為蓮師降生之方式,第三句為蓮師之勝妙功德
,第四句為蓮師聖名之殊勝,第五句為蓮師之眷屬,第六句乃懇切祈求與蓮師不二
之成就,或生起對蓮師堅定之信心,第七句為蓮師加持賜成就。
3.釋義:
頌文起始句——「吽」:祈請頌之頌文,首先以種子字「吽」,祈請蓮師心中放
光加持。此「吽」字乃一切諸佛心中自顯之種子字。
頌文第一句——「鄔金境之西北界」:在瞻部洲之西,鄔金國之西北方,位於充
滿八功德水之達那郭夏海中,空行之島上。
頌文第二句——「蓮華花蕊花莖上」:蓮花盛開於蓮莖上,蓮師即誕生於蓮花之
花蕊、花瓣中。
十方諸佛之身口意加持與功德,總集於空中,化現為「啥」字,融入於阿彌陀
佛心中。復由阿彌陀佛心中,放五色虹光,照注蓮花之花蕊上,即化現成蓮師。蓮
師即以此蓮花化生之方式,出現於世。
頌文第三句——「稀有證得勝成就」:蓮師降生後,自然成就自他兩利,並顯現
如蓮師八變等類之不可思議身相,且獲證與金剛總持無異之不共成就,而非僅是一
般成就。
頌文第四句——「蓮華生處名普聞」:蓮師隨後以「蓮華生」(藏文譯為蓮華生
處)之名而被普遍稱揚。
頌文第五句——「聚集空行眾圍繞」:蓮師恆時常被空行母等眷屬重重圍繞。
頌文第六句——「隨您足跡我修行」:行者應具足三種信心(淨信、樂信、勝解
信)而祈請,想道:「怙主!我將追隨於您之足跡而修持。」
頌文第七句——「祈請加持故降臨」:為救護如我般沈淪於三苦大海之無量眾生
,祈請具足大智、大悲、大力之蓮師降臨,以身口意三密加持我等,如化鐵成金。
心咒之密義——「咕嚕貝瑪悉地吽」:「咕嚕」為無上、崇高、吉祥之精神導師
。「貝瑪」為蓮師名號之第一部份。「悉地」為我等所欲證得之共與不共之成就。故
全句之意為:「蓮師啊!懇請賜與我成就。」
三、 解脫道義釋
頌文起始句:行者於祈請之始,先誦自心種子字之咒音「吽」,藉以喚起根本智
,此即輪迴與涅槃之根本。
頌文第一句:鄔金國為密續之發源地。而就體性法而言,心性才是密續之本源
,故鄔金即意指眾生之心性。心性超越於輪迴流轉與涅槃還滅,因其既非屬於、亦
非偏於輪涅二邊。
(英譯本義:鄔金意指心性,西方意指輪迴,北方意指涅槃,邊界意指超越。

頌文第二句:蓮華意指法界,即所證悟之本體。法界本無方所,而遍一切處;
自始本淨,正如蓮華之不染。
花蕊意指光明,即金剛本覺,此為能證悟本體之智。它任運成就,自明本覺,
為根本之智。此覺智隨心性之清明而開展,正如蓮華之花蕊。如蓮莖同持花與花蕊
;心性乃法界本體與覺智本明之雙運,任運住持之自生大樂根本智。
(英譯本義:蓮華意指本淨之空,花蕊意指金剛本覺之光明,蓮莖意指兩者雙
運。)
頌文第三句:心性乃自生之光明大圓滿,為絕對本質之根本智,為第四灌頂義
,此乃不可思議(稀有)。其法爾恆為一切佛心之根本,故證得與金剛總持境界無二
無別之無上成就。
頌文第四句:心性乃三世諸佛之根本,而體性猶如蓮華之開敷,故佛以蓮華之
名而普聞。此須了知蓮華生即是真實之佛(即體性)。
頌文第五句:根本智具有不可思議之特質,依其變化可分為五智(法界體性智
、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在法界虛空中,本有覺智持續不斷
地放射無量無邊之力能。
(英譯本義:聚集意指根本智之特質,空行眾者,空指法界本空,行指放射,
眾指無量之力;圍繞意指不離而現,此五智、無量力用等,皆不離根本智而展現。

頌文第六句:了悟此根本智之不變本質,並以不變之信心而禪修以證得,是即
般若。
(英譯本義:您之足跡意指根本智之不變本質,我修行意指具決定信。)頌文
第七句:若能以禪修而悟見本來,將能轉化所有染幻顯相之纏縛,而回歸根本智之
清淨本體。若末證根本智,但為獲得自性之加持,則作祈求:「願依上師口授之加持
力,及自己修持覺照力,令我消溶能所對待,而悟見法性,如水入水。」
(英譯本義:加持意指淨化顯相纏縛,回歸根本智;祈請降臨意指令我悟見法
性。)
心咒之密義:根本智之本體空分為法身,超越一切思量境界,至高無上即,「
咕嚕」。
根本智之自性明分,為任運圓成之報身,其不斷展現之能力;但不離於本體。
此為「貝瑪」,不受他法所染污。
「體」與「性(漢譯習慣上譯為相)」之不可分性,即是大悲,顯現於輪涅中之
化身,能圓滿所有眾生之願求,此為「悉地」。
「吽」自生根本智,為心中之種子字音,亦是五智之總持。
(英譯本義:咕嚕意指本體空、法身,貝瑪意指自性明、大樂身,悉地意指大
悲遍滿、化身,吽意指五智。)
四、 果義釋
頌文起始句:吽——神聖之根本智。
頌文第一句:鄔金國為密續之發祥地,「鄔金」意為「飛行」。若以密法而言,
由自心之密續傳承之覺醒,能速自輪迴二現(能所對立)之泥沼中獲得解脫(喻如
飛行)。令心覺醒,可自輪迴泥沼之沈淪(西義)中解脫(北義),超出輪涅之境(
界義),淨諸垢染,滅諸幻相,契入法界。
頌文第二句:一切音聲皆清淨,以成語之壇城(蓮華義);一切意想皆圓滿,以
成意之壇城(花蕊義);一切現象皆成熟,以成身之壇城(花莖義)。此為佛之三密

頌文第三句:證得根本智,通達平等無二之境,斯乃不可思議(稀有義)。當證
根本智時,乃成就(證得)因果不二之無上成就(勝成就),此即金剛總持位。
頌文第四句:此成就乃以自生究竟蓮華生之名而普受稱揚。
頌文第五句:其性乃不離本初地,而由根本智生起無盡力用,顯現輪涅諸法。
如無限之虛空,展現其力能。
頌文第六句:若通達根具之義理與果證之實事,安住其中,如如不動,則如金
洲中了無石塊可得。可止息一切幻有之染相,唯本初純淨之相自然顯露。一切業纏
及煩惑憂苦皆得解脫,一切事業任運圓滿成就,法身常住。此即「恆住(我修行義
)本淨(您義)之證境(足跡義)」。
頌文第七句:一切諸法,皆以四金剛壇城(佛之金剛身、金剛語、金剛意、金
剛根本智)之形相——自心根本智之加持——而顯現(加持故義)。此乃由證得本初
地、自性本體之果位,而成就如是功德(祈請降臨義)。
心咒之密義:通達方便與智慧,為無上無染究竟成就。
五、 結論
此七金剛句祈請頌之修持,等同上師相應法。若依通義而修持,可引生甚深之
根本智。若從具德上師依解脫道、方便道、或大圓滿而修持,將於教授所解釋之成
就獲決定信,並證得持明果位。
此中修持之關要,在承受上師身口意之加持。因究竟之解脫,特於甚深道成就
之勝進,唯依於信而令上師加持進入自心,以為根本。
為證自心之究竟根本智,行者須熟知顯經及密續之共與不共教理,及識別究竟
根本智之教授。並依個人之覺受、悟境、及堪能,選擇解脫道或方便道,依之而修
,必可證得暫時與永久之成就。

諾那精舍書底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佛教大日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