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前行–四加行介紹
藏傳佛教十分重視修學次第,強調前加行學習,並
且有系統的、嚴整的加行修持法,四加行法有顯密
相共的四共加行法和密教的四不共加行法。
◎四共加行法:
在進入第一個不共加行之前,必須先修共同加行,
此乃三乘共有,即小乘、大乘、金剛乘必須共同奉
行的教理!如果不修四共加行,就沒有辦法進入第
一個不共加行。
四共加行主要目的在改變我們的想法,以糾正不正
確的認知,進而堅固學佛的信心;分別是:
人身難得、生死無常、業因果報、輪迴過患。
◎四不共加行法:
藏傳佛教四個教派的不共加行,在修持上各有不同
,四加行是:1、皈依大禮拜,2、金剛薩埵,3、獻
曼達,4、上師相應法!學密行者無論修習何種密法
,這四種先行法必須預先修習,然後才能銜接正行修
法。
一、皈依大禮拜:
漢傳佛教說三皈依,而密教行者除皈依佛、法、僧
三寶之外,尚須皈依金剛上師,即所謂四皈依,皈
依大禮拜是以身、語、意的完全專注作業修持的重
點,以身表示其虔誠的敬仰;以口〈即語〉誦祈禱
咒文,願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樂;以意誠心意念諸
佛、菩薩及上師等前諸成就者的殊勝,並對此發出
一種讚嘆和追隨者的信念。
修大禮拜法時首先雙手合掌接觸前額,代表對佛、
菩薩及諸成就者之身的虔誠恭敬,藉此消除身上的
惡業,行者並因此而將了悟法性之身。
接著雙手接觸喉部,藉此清除口語的惡業,行者並
將因此而獲得諸多口語的特質,能無礙地弘揚佛法
,使正法久住;最後雙手觸心部,藉此清除意識的
惡業。
接著拜倒下去,前額、雙手和雙膝五部位碰觸地面
,象徵淨除貪、嗔、癡、慢、疑五獨,並轉化五毒
成五智,而站立起來時,則象徵行者將以五道引導
眾生走向覺悟之境。
做完大禮拜後,行者觀想所有傳承上師和佛、法、
僧三寶,以一種無實體的形式,化光融入自身,然
後安住於禪定之中,以大禮拜的累積功德,加之上
師和三寶化光的融入,則能產生智慧,皈依大禮拜
因此而視之為「四不共加行法」的重心,因為一切
皆由此而始。
二、金剛薩埵法:
由於本有的佛性受到無明的蒙蔽,造就了無數的惡
業,而在六道中輪迴不止,要清除惡業就必須修持
金剛薩埵法,金剛薩埵法猶如光明驅逐黑暗,故稱
為密教行者必修之法,亦是四不共加行法中最重要
的一法。
惡業在根本上是沒有實質的,經過金剛薩埵法或其
他法門的修持,惡業是可以被消除的,行者可以憑
藉四種力量來淨除業障,這四種力量是:
1、懺悔對象的力量:(依止力)
金剛薩埵乃十方三世諸佛的
總集,行者在他們面前懺悔一切惡業,乃為一個殊
勝不凡的懺悔對象。
2、懺悔的力量:(破惡力)
因為眾生累積的惡業,正有形無形受著各種痛苦,
而不知去消除障礙,現在懺悔我
們的惡業,這就是懺悔本生的力量。
3、完成斷除的力量: (對治力)
發露懺悔後行者應斷除貪、
嗔、癡、慢、疑五毒惡業,才是完全徹底的淨業
力量。
4、不再犯的力量:(防護力)
懺悔並斷除過去的惡業之後,
今後發願絕不再犯任何新的惡業,這就是不再犯
的力量。
三、獻曼達法:
所謂獻曼達法也稱為大供養法,密教行者須透過供
養上師、三寶,來表示自己的虔誠和敬意,此加行
的目的是為充實覺悟的本質,故行者應該將一切珍
貴美好的東西都用來供養上師和諸佛菩薩,一般用
花、香〈用藏香或燃檀香木〉、燈、水果,但其實
重點不在實物而在手印、咒語和觀想。
四、上師相應法:
修習上師相應法是表示行者修行的虔誠和虛心,防
止慢的產生,上師相應法以觀想上師為金剛持的形
象,為什麼要以上師為金剛持呢?這是因為如果以
上師的血肉之身來作觀想的話,行者可能就以為金
剛上師是一普通的人,而會產生貪執或者厭煩等種
種妄想,障礙開悟的道路。
為避免這些障礙的產生,心態必須完全虔誠和清淨
,行者需注意自己的修行,而非審視上師,千萬不
要輕視、懷疑,甚至批判你的上師,應該珍惜上師
所傳的教法,並且衷心的感激上師,另外對所有僧
眾三寶也是要抱持禮敬的態度。
※以上四種加行都必須圓滿十萬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