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供   

修行與慈善的差別 /佛教大日網

 

  禮敬一切佛

 

    修行和慈善,實際上是不同的行為,許多人會把慈善當成修行,這是不正確的。

 

首先要知道,為何要修行? 因為吾等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因為無明為父、貪愛為母,生死輪迴至今,求出無期,

然而眾生本具如來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解脫。所以我們必須依循佛陀所開示的法門,例如四聖諦、八正道、

乃至三十七道品漸次修行,轉凡入聖,早登佛地。至於修習的內容,則是以持戒、禪定、智慧為總綱目。

 

   為何古代佛教具有超高智慧神通的祖師大德,龍象輩出,正因為古代的大師們,都以戒定慧為精進主修科目。

 

    菩薩修行課目,更是以六度波羅蜜、普賢十大行願為主。

 

六度波羅蜜:

              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般若、禪定。

普賢十大行願:

               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

                  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

 

   如是修行, 返聞自性,淨化貪瞋癡,見本來面目,這才是修行。

 

  至於世間眾生所講的「慈善」,這與解脫生死無直接的關聯,因為行善之人,不用深入佛法,也不用參悟空性,

只要你願意發心,不論是捐錢或出力,就能成就善行,而這種善行,實際上只是人天有漏福報,因為這種善行,

雖然能令眾生得到暫時的快樂,卻無法讓眾生明心見性得到究竟的解脫。

 

   然而,不論是修行 (福慧雙修) 或是慈善 (修福報),一定要建立在三輪體空之上,什麼是三輪體空? 也就是

無施者、無受者、無所施之物的執著。倘若起了執著的心,就會落入名利的貪求境界,進而會產生增上慢,

自我感覺良好,總是認為自己很偉大、自己是真理。 這樣子的心態,已離佛愈遠。嚴重的話,還會走火入魔。

 

     奉勸十方善信,平常多行懺悔、念佛、持咒,好好奉行佛制的三皈、五戒,培養慈悲心,這才是菩提正真之道。

至於利樂眾生 (包含六道眾生) 的菩薩行,每天最好能唸誦菩薩四弘誓願、普賢行願品、四無量心,見貧苦無依眾生,可隨喜急難救助,

行善,不要造成自己的壓力,因為每個人的因緣、資糧不同。

 

    時時保持淨土的心,未來臨終時,帶著念佛的淨土心,還怕無法往生淨土嗎?~~ 

 

  南無當下來生彌勒尊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佛教大日網 的頭像
    佛教大日網

    佛教大日網

    佛教大日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